第CB-A09版: 晨报09版
          

董文龙:支教印尼的鹤壁小伙儿


▲董文龙应邀参加学生的活动。


  “我是如此幸运,可以让更多国外学生了解我的家乡,一个淇河流经的美丽的地方——鹤壁;向他们讲述中国的美丽、美丽的中国。”2012年12月22日22时56分,远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NURUL IKHLAS(当地一所非常有名的中学)支教的鹤壁小伙儿董文龙通过QQ与记者分享着身在异国他乡的支教生活。

层层选拔后如愿支教印尼

董文龙的家位于淇滨区金山办事处岔河村。2012年3月,国家汉办(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招募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当时就读于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董文龙毫不犹豫报名参加了招募,经过为期半年多的层层考试、选拔、培训,24岁的他从众多应届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在国外教授中文的老师。

“印尼淳朴的民风、美丽的巴厘岛、手抓饭、海滩等都让我向往。”董文龙告诉记者,他刚上大学那会儿,听一个学姐提过学校有往届学生毕业后去国外教中文的经历,当时他很羡慕,并决定以后也要出去。2012年3月,学校贴出这项通知后,他踊跃报名并积极备战。“我的大四生活是在一次次考试与面试中度过的,很充实,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我一字一句认真听着,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当这个志愿者。”董文龙回忆道,刚开始从系选拔到校选拔,竞争很激烈,当得知可以到省里参加选拔时异常兴奋。为了把握住这次机会,他请教了很多有类似经历的学哥学姐,并最终如愿通过“省考”、“国考”,印尼支教生活正式拉开序幕。

在印尼最喜欢看“梨园春”

采访中,董文龙告诉记者,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每年村里过庙会时他就会和长辈们一起去看戏,也慢慢喜欢上了中国戏曲,特别是河南豫剧。

“‘梨园春’是我最喜欢看的节目,在印尼每周日都会看。”一提到中国戏曲,这个大男孩略显兴奋地告诉记者,当地学校给中国教师配有卫星电视,可以接受到中国台的信号。他说,他很享受戏曲带来的快乐,一听到戏曲会感到故乡和亲人就在身边。

“戏曲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我打算教这里的孩子唱豫剧呢!”董文龙很有唱戏天分,特别是豫剧,不用准备太久,稍加练习就可以哼唱下来。“有次面试时,在中华才艺考试部分,我唱了河南豫剧《朝阳沟》选段。”对戏曲的情有独钟,在国际汉语志愿者选拔考试中,为这个铁杆儿戏迷赚足了分数。

学生们喜欢学唱中国歌曲

“这里的学生都很喜欢唱歌,特别喜欢让我唱中文歌给他们听。”董文龙说,他所在的NURUL IKHLAS学校是苏门答腊岛一所有名的国际贵族高中,那里80%的人都是穆斯林,他的学生不仅有印尼人,还有马来西亚人。学生们对学习中国文化充满兴趣,学习也很用功,甚至会把他平时说过的话和所唱过歌的歌词记在本子上,这让他很感动。

“刚到学校那几天,经常有当地的教师跟我交流,说是学生们很想认识一下中国教师。”董文龙回忆了当时做自我介绍的情景,由于语言障碍,他当时不得不用汉语、英语,以及培训时学的印尼语、手语等多种语言和学生们交流。“他们会问很多问题,本来几分钟就可以搞定的自我介绍,最后变成了一场解答‘十万个为什么’的交流会。”

“孩子们很喜欢中国老师,可以说我就像一个明星,走到哪里学生们都会像追星族一样追着我。”董文龙笑着说。

学生们对中国充满好奇

“记得有一次课堂上一名学生问我:‘老师,你会飞吗?’哈哈,估计是他看过中国武侠电影吧,以为所有中国人都会轻功,我当时就笑翻了!”董文龙说,他深刻感受到当地学生对中国的好奇,对中国文化的好奇。第一次正式上课时,他并没有教授汉语,而是给学生们展示了许多中国特有的东西,培养他们对中国的兴趣。

董文龙的学生大多是初中生和高中生,第一次上课,他把扇子、中国结、毽子、灯笼、毛笔、中国地图等带到了课堂,“我一个个向他们展示,并演示怎么用,他们充满好奇且都想试一下。”

上课时,董文龙会经常带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在课堂上穿插播映许多有关中国的图片,例如上海的东方明珠,北京的长城,家乡鹤壁的淇河、新世纪广场等,这些让学生们很惊叹。董文龙告诉记者:“他们不止一次告诉我,想去北京、想去上海、想去看看美丽的淇河……”

为起中国名字累并快乐着

“最近每天早晨一开门,就会发现门缝里塞满了小纸条,上面是学生们的印尼名字,他们想让我给起中文名字。”董文龙说,学生们怕打扰他休息,总是偷偷把纸条塞进门缝。学生们的大部分中文名字都是他根据印尼语发音起的。

“看到他们拿到中文名字时脸上露出笑容,我也会特别开心。”董文龙告诉记者,他所在的那所中学一共有5名汉语老师,其中2人是中国人,另外3人是印尼人。两名印尼老师最近受汉办的资助去了中国培训,她们都是因为懂汉语在当地有了不错的工作。“其中一名当地的汉语老师还在市区开了个辅导班,让我帮她的辅导班起名字,我说就叫‘汉语培训中心吧’!”

学校里也有好多其他学科的教师跟他学习汉语,其中一名数学老师特别用功,已经养成了听他上课的习惯,董文龙还会每天对她进行单独一小时的汉语辅导。“校长被她的学习精神打动了,鼓励她说,如果能学好汉语,可以让她在学校担任汉语老师。”董文龙说。

著书:印尼人如何学汉语

“看到这里的人这么喜欢汉语,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写一本当地人如何学习汉语的书。如果有一天回国了,我可以把学习方法留下,这样他们还可以自学汉语。”董文龙告诉记者,他的书已经开始着手写了,并把自己在教授汉语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方法写进去。

董文龙跟记者分享了他总结出的众多学习方法中的一种,被他定义为“毽子学习法”。教学生们数数时,他先教简单的10以内的数字,等学生们会念时,就一边踢毽子一边让学生们数数。“刚开始我踢10个,并反复练习,很快他们就记住了。我又多踢几个,他们就不会念了,我接着启发他们,最后我踢到50个,他们也能数到50了。”董文龙说这就是他的“毽子学习法”,很实用也很受欢迎,学生们在学习如何踢毽子的同时,不仅记住了中国的“毽子”,同时也学会了数数,并喜欢上了听他讲课。

“每当我踢毽子多的时候,学生们会边数数边欢呼,最后停下时,他们还会报以热烈掌声。”后来,印尼教育部官员也来听他上课,学习他的“毽子教学法”,并在课堂上与他合影留念,表示会好好学习汉语,有机会到中国看一看。董文龙告诉记者,在他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