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揭高校招生黑幕:
送钱补录进名校确有其事
人大被剔除出“华约”,暂停自主招生1年
2013-12-26 02:42:31
12月22日,26所中国最著名大学组成的三大联盟同时公布了明年高考自主招生联考公告,即日起报名。不过,此次“华约”(清华大学等高校自主招生联盟)中缺少了中国人民大学(下称“人大”),此事或受招生黑幕影响。
人大暂停自主招生1年 或受招生黑幕影响
“为进一步规范和改进自主招生工作,人大暂缓自主招生一年,文艺特长和体育特长生继续招生。”人大新闻中心如此回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相关人士认为,人大此次“缺席”与其招生办前主任蔡荣生接受调查不无关系。
11月份,人大原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持假护照从深圳闯关“跑路”被截获,其已交代招生等问题涉案金额达数亿元,人大原校长秘书胡娟也被免职协助调查。至此,人大自主招生的黑幕浮出水面。
“蔡荣生确实正在接受调查。教育部对高校反腐高度重视、态度坚决、旗帜鲜明。也要求人大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进行核查。如果确实有问题,将依法依规查处。”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曾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高校自主招生,教育部有明确规定,就是要阳光招生、公开公示,确保公平公正。
平均1名学生贿赂近10万元
每到招生季节,高校招生办便备受关注,尤其是名校。
华北一所高校副校长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招生办主任所处的位置,寻租的空间还是有的。”
有业内人士表示,招生过程中目前存在的第一“灰色空间”主要是在名额补录、追加高考招生计划、艺术招生、高水平运动员招生以及支配教育部给的机动指标上做文章。
白领王艳(化名)正是这种“灰色”运作的受益者,她通过补录的机会进了北京一所名校。她的家人找家乡所在地的官员从中牵线,赠送价值不菲的艺术品,最终使得王艳补录到该校。
王艳还算是“顺利”的,有些家长为孩子能够进到好的学校,发愁找人无路,钱送不出去。钱送不出去,一是找错人,二是对方最终没办成事。
按照“行规”,办不成事,对方会退钱。办不成事,一种可能就是钱少,实际上,试图用这种方式让孩子能有更好出路的家长并不少,这中间也有竞争。
利用招生敛财比较典型的一个案例是2010年的于兴昌受贿案,于兴昌利用其先后担任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兼吉林省高校党工委副书记、吉林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原总督学的职务之便,在学生择校、考试录取、调整专业及就业等方面以权牟利。
经法院审理,2005年至2008年,于兴昌伙同王北军为21名学生大学录取或调整专业提供帮助,收受贿赂一百多万元,平均1名学生贿赂近10万元。王艳认为,这还要看差的分数是多还是少。当时王艳母亲送出去的艺术品价值很高,升值空间很大。王艳的考分当时与补录分数差了十几分。
文学艺术才能难量化
面试环节易腐败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招生的信息公开化,自主招生的空间在增加。
我国从2003年起实行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目前发展到90所学校自主招生。从最初的定点学校推荐,到学生可自荐报名,再到针对县及县以下农村高中应届生的“圆梦计划”推行,学生的选择权体现得越来越充分。
“自荐”、“推荐”的优秀学生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比如,人大申请学习优秀类自主招生的考生很集中,占总报名量的90%以上,其中只有约10%的考生可获得复试资格。
“高校自主招生一般要求考生在某些方面具备突出的能力和特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比如,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以及在学科竞赛中获奖。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才能往往很难量化,在面试环节,就容易产生一些腐败因素。
(据《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