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咋买才靠谱儿
2014-01-14 01:46:16
虽然“互联网理财”无可争议地占据了2013年理财热词排行榜的榜首,但对于很多人来说,面对一下子涌出大量的网络理财,难免还是有些雾里看花。在这个全民理财的年代,为了不让钱袋子缩水,去银行买理财产品仍是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消费者的首选。不过,在老百姓心里,银行理财似乎也不像原来那样“靠谱儿”了。老百姓拿着几万元资金,游走在各家银行看哪家收益高就买哪家的产品,到期后拿钱走人的简单办法,好像也不那么行得通了。
成百上千种银行理财产品摆在老百姓面前,究竟该如何选择?复杂而专业的说明书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究竟怎么买才靠谱儿?记者近日走访了上海部分银行,试图还原银行理财产品的“真实面目”。
固定”、“浮动”要分清
记者在某国有银行看到,该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有十多种,产品名称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而老百姓常关心的会不会亏本、什么时候开始算利息等信息反倒不太好找。其实,银行理财无非就有“固定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等几种。顾名思义,“固定收益类”是商业银行承诺向投资者支付固定收益,由银行承担投资风险的理财计划,也就是“保本保息”,但此类理财一般收益率较低,略高于定期存款;“保本浮动收益类”是指银行保证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并根据实际收益情况确定投资者实际收益的理财计划,也就是“保本不保息”;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往往不能保证投资者本金的安全,说白了就是“不保本也不保息”。
实际操作中,“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占据银行理财的半壁江山。理财经理销售中,往往会说“我们这款产品推出后从来都是保本保息的”。但要注意的是,以往收益情况并不能代表未来的投资收益,老百姓在买理财产品时,还是要根据自己实际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产品。那如何知道某款产品到底属于哪种类型呢?您恐怕要在产品说明书上仔细找找了。
自有”、“代销”要警惕
一提到理财产品亏本,银行往往给老百姓留下一个“事不关己”的印象。“员工离职了”、“不是我们银行的产品”都成了银行推卸责任的理由。对此,泰隆银行上海分行合规部的项女士向记者表示,这往往是投资者购买了银行的代销产品”造成的。
据项女士介绍,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不一定就是银行自己设计的产品。银行理财产品有“自有产品”和“代销产品”之分。银行“自有产品”是指商业银行自己承担产品设计、投资管理、销售,产品是银行自己发行的,销售合同与银行直接签订。而“代销产品”的设计、管理、发行都是由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的,银行只是利用其销售平台代为销售,销售合同是消费者与发行方签订的。所谓的“理财产品巨亏”中,有很大一部分其实都是这些代销产品”。“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定要分清是否为代销理财。”项女士特别提醒。
买理财产品须“四问”
面对数量井喷的银行理财产品,上海银监局近日提示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前要做到“四问”:一问在哪儿查询;二问谁的产品;三问投向何处;四问与谁签约。记者了解到,银监局已要求各商业银行在营业网点建立个人产品信息查询平台,收录全部在售及存续期内代销产品的基本信息。客户可通过平台查询、核实相关产品信息。“谁的产品”、投向何处”、“与谁签约”则着重提示消费者分辨“自有”还是“代销”,遇到无具体投向、无明确发售方、无风险提示的“三无”理财产品更要多加小心。
(据《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