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鉴宝大师”一分钟就能鉴定文玩古董?
业内人士:资格认证真假难辨,鉴定结果切莫当真
□晨报记者 吕登纬
2020-08-13 07:10:13
如今,互联网直播发展迅猛,这也让文玩、古董、奢侈品鉴定乘上了网络直播的东风。8月11日,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在鱼龙混杂的网络直播鉴宝环境中,如果消费者的鉴赏能力有限,以及对文玩知识的匮乏,很容易被鉴宝主播误导。
网络直播点燃“鉴宝”旺火
“看包浆、器型、落款……清代官窑无疑了!”在某视频直播平台上,实名认证为“认证鉴定师”的钱先生笃定地对直播间的观众说。此刻,他正与一位收藏爱好者进行视频连线鉴宝。收藏爱好者按照钱先生的要求,在展示了一个瓷碗的四周、碗底和落款后,钱先生给出了上面的鉴定结论,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随后,钱先生便为直播间里的观众讲解起相关的鉴定知识,那位收藏爱好者在为钱先生打赏了部分礼物后便结束了视频连线,随后又有一名需要鉴宝的网友与钱先生进行了视频连线。
在微拍堂、抖音、斗鱼、虎牙等视频直播平台上,类似的场景每天都会上演,鉴宝主播账号有个人鉴宝者,也有通过资格认证的鉴定机构和相关企业。
记者注意到,如今类似的鉴宝直播十分火热,个别鉴宝主播有多达近600万的粉丝,部分单条视频播放量高达数十万次。
鉴宝主播资格认证难辨真伪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注意到,多数鉴宝主播在个人信息中会表明其令人眼花缭乱的身份认证,如认证鉴定师、各个协会的会员或理事,以及各类鉴定机构的聘用顾问、专家、讲师等,甚至一些鉴宝主播还使用港澳台地区和国外鉴定机构的认证资质。
从事珠宝玉石和奢侈品鉴定工作多年的杨先生告诉记者,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头衔,即便他从业多年也难以逐一辨别真伪。
杨先生表示,一方面官办、民办的收藏鉴定协会有很多,他们开具的各类资格认证、资质证明真伪难辨。同时这些资格认证大多只能表明持有者是从业者,不能证明他们的工作能力。
业内人士:网络直播鉴定结果只能做参考,切莫当真
“仅凭肉眼观察就鉴定各类文物、珠宝、玉石、钱币真伪的行为太业余了,更何况是通过视频连线,器物的质感、细节都没法儿完全展现。”酷爱瓷器收藏的康先生表示,他曾报名参加《华豫之门》等鉴宝类电视栏目,目睹过多位知名专家现场鉴宝。
“除去那些‘一眼假’的藏品,但凡有些价值的藏品,那些有着数十年鉴定经验的专家还要拿着放大镜、手电筒看半天,并不时地讨论,拿不准的甚至要上仪器化验。鉴宝主播怎么可能凭借视频连线就能对一个器物的真假和价值下定论?”康先生说,这样的鉴定行为太草率。
杨先生也发表了类似看法,就他从事的珠宝玉石和奢侈品鉴定工作来看,如果不见到实物,他绝对不敢下定论。“举个简单的例子,任凭你再有经验,也无法凭肉眼看出一个看似金子的物体是纯金的还是鎏金的。纯金器物和鎏金器物的价值能一样吗?”杨先生说。
因此,杨先生建议市民,网络直播鉴定结果只能做参考,切莫当真。若想鉴定器物的真伪,市民还需找专业鉴定机构和人士进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