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疏通金融“水渠”为经济发展注入“活水”
2018-01-11 02:36:37
□本报记者 陈静
投资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去年,我市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出台完善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制;设立6只基金,撬动各方面资金、帮助企业破解资金难题;推进金融扶贫工作,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贷款近7000笔2.3亿元……一项项改革创新举措,打破资金壁垒,缓解资金供需矛盾,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源源“活水”。
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治理等多个方面的系统性工程,建设资金需求巨大。近年来,尽管我市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力度,但目前财力仍相对紧张,城建资金缺口较大。
如何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去年年初确定的一项重要改革事项,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去年12月,我市制定出台《鹤壁市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方案》,为推动我市新型城镇化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发展,探索融资新渠道、构建融资新机制提供支撑。
“根据方案,我市将围绕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为我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有力支撑。”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少敏介绍,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我市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取得新突破,投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有序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基本形成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格局,全面推动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创新。
创新重点工程建设投融资机制,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作用
去年6月,鹤壁市海创产业转型发展投资基金成立。首期规模10亿元,主要任务是助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同年7月,基金首批资金3000万元投资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鹤壁昌业化工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二硫化碳项目,撬动7000万元银行贷款,快速推进项目进度,该项目预计2018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建成后年可实现利税6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70到100个。”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万江涛表示。
据悉,鹤壁市海创产业转型发展投资基金是我市设立的6只基金之一,对撬动银行等各方面资金、帮助企业破解资金难题、提升管理水平,推动我市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自2015年起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我市逐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转型工作。去年,市委、市政府下发《鹤壁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组建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方案》,投资集团成为市政府投融资创新平台、综合类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主体、公私合作政府授权载体,通过发挥投资引导和杠杆作用,扩大了与社会资本合作,重点支持了我市重大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调整等项目建设与运营。(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