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活农村内生动力———2018年全市农村改革进展回顾
2019-02-20 03:24:36
□本报记者 温豫敏
改革,是一场继往开来的深刻革命,更是一条永不停歇的进取之路。2018年,我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从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着手,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并行,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清产核资摸清农村 集体资产“家底”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先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家底”。
2018年,我市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国家整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市委书记马富国、市长郭浩多次深入县区调研,分管副市长孙栋经常深入乡镇村组,指导基层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我市印发《鹤壁市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鹤壁市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实施方案》,将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纳入农口重点改革事项,全面启动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
“集体经济的各类资产都要核查清楚,包括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要通过清产核资摸清‘家底’,为下一步组建集体经济组织、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稳定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奠定基础。”市农业局总工艺师朱志清日前告诉记者,通过清查,全市884个农村集体共核实集体资产25.62亿元、集体土地总面积258.37万亩。
“清产核资让村集体有了本‘明白账’,为村级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山城区石林镇宋沟村党支部书记宋保成说,通过清产核资,宋沟村确定了300亩地的集体资产,“光这一项,就给村里带来了6万余元的收入。”
宋保成感慨地说:“以前村集体没钱,遇到用钱的地方就犯愁,很多工作都无法开展。现在好了,维护村基础设施、种植路边花树、购买办公用品的钱都有了,我们也可以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了。”
确权颁证,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提及土地确权的事儿,浚县卫溪街道花地新村村民周银生乐得合不拢嘴:“对我们老百姓来说,这真是件天大的好事儿!”
老周今年62岁,两个孩子全在外面打工。老两口儿年纪大了种不了大田,想把自家地流转出去赚点租金,又总担心土地流转出去后收不回来,“现在咱手里有证了,这心算是放肚子里了”。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