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
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2019-02-20 08:21:01
一、力度不同以往
一个文件管到2020年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到2020年必须完成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比如,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等。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三农”干部更受重视
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注重选拔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充实地方各级党政班子。全面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建立正常增长机制。
严查脱贫攻坚问题
全面排查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的突出问题,防止盲目拔高标准、吊高胃口,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二、对农村利好更多
财政:加大公共财政倾斜力度,确保投入力度不断 增强、总量不断增加。
路: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有条件的 地区向自然村延伸。
电:加快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
水: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解决农村“吃水难”。
房: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网:推进宽带网络向村庄延伸,推进提速降费。
物流:完善县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鼓励企业在县乡和具备条件的村建立物流配送点。
红白喜事: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依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
黑恶势力: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杜绝“村霸”等黑恶势力对基层政权的侵蚀。
三、农业有哪些投资机会
一是乡村特色产业。强调“土字号、乡字号”,比如,食用菌、杂粮杂豆、中药材、特色养殖和花卉苗木。要搞好乡村特色产业,离不开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对中西部地区来说,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也很有潜力。
二是乡村新型服务业。新型服务业有两种,一方面是对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另一方面是对城乡居民开展生活性服务。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当下后者的发展前景凸显,要发展休闲旅游、餐饮民俗、文化体验、健康养生、服务养老等农村第三产业。
三是现代农产品加工业。过去,农民收入低就是因为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如今,文件提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就是支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县域发展精深加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农村第二产业,有利于把加工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四、土地政策有哪些变与不变
三个坚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搞私有化;坚持农地农用、防止非农化。对农民来说最重要的是,坚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这为进城农民吃下了“定心丸”,不用担心土地被收回。
两个允许: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担保融资,允许在县域内开展全域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等整治。
两个加快:加快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继续扩大试点范围。
一个推开: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这意味着:非农建设用地将不再“必须国有”,扫清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法律障碍,政府将不再是唯一的非农建设用地供应者。
详情见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