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日报03版
          

坚持为民利民惠民汇聚向上向善力量

(上接第一版)创新举办首届朝歌封神文化节和朝歌文化论坛,文明城市创建内涵不断丰富,城市品牌和城市形象更加立体。在全市城市创建重点工作现场观摩中,该县朝歌菜市场获得“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第一名,在全市各县区文明城市创建队伍自身建设评价中获得第二名;在全市公益广告大赛中,淇县荣获优秀组织奖。2023年5月,省委、省政府再次命名淇县为“河南省文明城市”,在全省同类文明城市中名列前茅,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标准推进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创建。对照各类测评体系操作手册等文件要求,淇县大力推进十佳窗口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文化阵地打造、道德模范进校园等系列创建活动,持续推动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提档升级。2023年,淇县新增1家省级文明单位标兵、2家省级文明单位、5个省级文明村镇、1所省级文明校园,省级非公文明单位和省级文明校园均实现了“零”的突破。

高品质实施“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文明家园”行动。淇县坚持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主线,以建好“十个一”为载体和抓手,一体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分类、户厕改造、污水治理等工作。“老家赵庄”“善美小洼”“石美鲍庄”“灵秀刁公岩”“竹韵新乡屯”等一批主题鲜明、风格独特的村庄建设,让“全域美”和“特色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抬眼望山、驻足亲水、推窗见绿的美好愿景正在变成现实。2023年8月,省文明委确定淇县为首批河南省“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文明家园”行动先行县。

 聚焦农村移风易俗, 树立“新风尚”

广泛开展典型选树活动。2023年,淇县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市民”“乡村光荣榜”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涌现出鹤壁市第八届道德模范1名、道德模范提名奖3名,鹤壁好人7名,鹤壁市文明市民10名;入选省、市“乡村光荣榜”19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氛围更加浓厚。

精心组织农村文化活动。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淇县广泛开展“文明过节·幸福随手拍”“乡村村晚”“文明祭扫”“爱在七夕·国风浪漫”“情暖金秋·爱在重阳”“封神之夜嘉年华”等文化活动,营造和谐文明、积极健康的节日氛围,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着力培育文明乡风。淇县制定、印发了《淇县婚俗改革实验区工作三年(2023—2025)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婚俗改革各项倡导标准,反对大操大办、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同时,淇县文明办指导各乡(镇、街道)规范修订“一约五会”等规章制度,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基层组织作用,把文明规范、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善敬老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探索孝善敬老新模式,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个、日间照料中心17家,对全县65户老年人实施了家庭适老化改造。

 聚焦深化文明实践, 弘扬“正能量”

全域推进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按照有标识、有机构、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七有”标准,淇县完成9个乡(镇、街道)、187个村(社区)文明实践所(站)挂牌及志愿服务支队、大队的组建,率先实现了“政策宣讲、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健康教育、体育健身”五个全覆盖。积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实践点)建设,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实践点)25个。

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淇县大力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县级志愿服务总队配置了理论、文化、教育、卫生等“17+N”共计20支150余人的常备志愿服务队伍,组建乡(镇、街道)、村(社区)志愿服务队总计1496支7400余人,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

深入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淇县先后组织开展清洁家园、文明交通、义务植树、垃圾分类、关爱老人、志愿服务乡村行等活动2000余场次,直接受益群众14万余人次。积极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涌现出“小莉帮帮团”“三袖箍一马甲”“郭老调金牌调解”等优秀志愿服务项目20余个,其中“朝歌公益红娘志愿服务项目”在省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实现了淇县志愿服务项目省级荣誉“零”的突破。持续深化校地合作,连续4年与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开展文旅融合、艺术培养、技能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90余场次,受益群众5000余人次。

淇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郭璐璐表示,淇县将大力开展文明培育,多措并举,强化价值引领,汇聚向上向善文明力量;深化拓展文明实践,整合资源,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改进创新文明创建方式,保持常态长效,坚持为民利民惠民,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