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 日报01版
          

为配合大运河申遗工作,我市开展了卫河(永济渠)河道清理等工程,几年来
投入资金1.3亿元 疏浚河道2325米


浚县古城墙        本报记者李国庆摄于7月9日


□本报记者 解静怡

随着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市的卫河(永济渠)滑县至浚县段和浚县黎阳仓遗址两个遗产点成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项目,8年的申遗路终结硕果。

作为大运河的遗产地,早在2006年,我市就以实际行动投入到申遗工作中。回首往昔,8年光阴历历在目,数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永远定格在申遗的历史长卷上。

历程:

倾力呵护 积极争取

7月9日,在卫河附属遗产点、浚县城西门外云溪桥旁,几位老人在桥头休闲纳凉。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老人赵兴国回忆说:卫河是浚县人民的母亲河。小时候卫河水又清又甜,河里有木船,能游泳。”

赵兴国告诉记者,听说了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消息,乡亲们都很激动。

卫河(永济渠)浚县段自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挖邗沟以来,已有近2500年历史。2006年12月,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2007年6月20日,卫河(永济渠)浚县段、隋代国仓黎阳仓遗址被列入中国大运河申遗名单。

“2011年3月29日,河南卫河(永济渠)段主线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大运河申遗‘立即列入项目’。经过资源调查、保护规划编制、文物本体保护、环境整治,几年来,浚县共印发申遗工作简报57期,中国大运河申遗网站共收集载录有关浚县大运河申遗工作信息35篇,编制并上报文本规划约20项,真实记录了我市申遗工作的复杂和艰苦。”浚县文物旅游局局长裴顺昌说。

鹤壁的申遗工作,为沿线城市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探索了科学的方法和路径。2011年12月21日,《鹤壁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2011~2030)》由鹤壁市人民政府审查通过,经市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为以往在城乡建设中处于弱势的大运河遗产穿上了“防护服”,展示了市政府按照世界遗产标准保护大运河遗产的决心和意志。

担当:

整治让卫河变了样

7月9日,记者来到卫河(永济渠)浚县段卫溪街道办事处西城墙附近的河道旁,看到工人们正在河道两岸修建拦河坝及河道护坡工程。

  工程负责人、濮阳黄龙水利水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鸿雁告诉记者,为使卫河水面景观得以恢复,浚县实施了包括橡胶坝、老卫河拦河坝和黎阳大桥防护在内的古城橡胶坝工程。“河坝全部以青石为材料建造,目前橡胶坝工程基本完工,老卫河拦河坝工程每天有40余名工人在施工。”张鸿雁说。

据浚县水利局副局长宋国平介绍,卫河河道清理出垃圾20余万立方米,水利部门已购置两艘画舫,古城橡胶坝工程完工后,将把卫河新老河道连通,形成大型水系,游客可乘船观赏。

据悉,包括河道清理等工程在内的大运河浚县段环境整治工程2012年2月13日启动。几年来,浚县累计投入资金约1.3亿元,拆迁影响环境住户320多户,疏浚河道2325米,栽植树木2.3万株,铺装遗产小道10公里,修复了云溪桥、古城墙、运河码头等文物古迹,建设了大运河日常维护和监测系统等一系列保护工程。

回顾往昔,鹤壁的收获远远超出了大运河环境整治以及文化遗产本体保护,在建设理念、发展视野、村民素质各方面均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卫河申遗、古城建设需要我家搬迁,我痛快地答应了,现在已经住进了临时安置房。我从小吃着卫河水长大,能为卫河保护出点儿力,是应该的。”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西街社区居民陈春鸽说。

承诺:

保护才是目的

“申遗只是过程,保护才是目的。”面对时代的使命和责任,市文物局局长张长海掷地有声。

“包括大运河在内的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尤其是如何让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鹤壁的又一张城市名片,是值得所有人思考的。”张长海说。

据了解,浚县文物旅游局对大运河实行全天实时监测。下一步,浚县将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在大运河保护规划框架下,对遗产进行保护、展示。规划建设卫河遗产小道、卫河水上游线等展示区,建设卫河游船码头、大型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带。

“浚县这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又多了两项世界文化遗产点,其文化旅游价值不可估量。”裴顺昌说,在提升大运河遗产点知名度的过程中,浚县将对大运河文化进一步保护展示,提升城市知名度、增强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