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 日报02版
          

市妇联幸福家庭促进中心第一期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公益大讲堂开讲听专家说教育孩子那些事儿


赵刚



郗杰英


本报讯 (记者 张婷媛)7月6日,市湘江小学阶梯教室座无虚席,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郗杰英以《家庭教育中的伦理与法律》为题为300余名妇联干部、中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志愿者、家长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讲座,由此拉开了我市幸福家庭促进中心第一期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公益大讲堂的序幕。

在市妇联的积极推动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6月23日,市幸福家庭促进中心依法登记成立,该中心以“促进幸福家庭创建,建设幸福鹤壁”为使命,以建设幸福家庭为目标,以城乡家庭为服务对象,联合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开展促进幸福家庭创建系列活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举办幸福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该中心将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作为公益大讲堂的首场内容,目的就是推动幸福家庭教育顺利、有序地开展,使更多有爱心、有能力的教师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志愿者,帮助父母解决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

“郗老师的讲座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我受益匪浅,你看,仅仅一上午,我就记了满满五大页,这些教育方法以后我要运用到教学和与家长的沟通中,真正帮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市湘江小学教师王芳表示。

据了解,此次公益大讲堂为期8天,共邀请8位国内家庭教育专家前来授课。学习结束后,将组织学员考试,成绩合格者将取得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中国家长与教师合作委员会理事长赵刚:

别让孩子成为“复读机”

□本报记者 张婷媛 文/图

“影响孩子成长的最大因素是家庭,问题孩子产生的根源在家庭教育,表现在学校,危害在社会。”7月7日,在市幸福家庭促进中心第一期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公益大讲堂上,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家长与教师合作委员会理事长赵刚表示,如果忽视家庭教育,会引发很多教育问题。

在赵刚看来,我国多数家庭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交给了母亲,忽略了父亲对孩子的教育,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这样的孩子社会化水平和知识文化水平会大打折扣。而且,多数问题孩子的背后是家长和家庭存在很多问题。家长亦需要不断学习,获取新的知识,合格称职的家长要有家庭教育智慧,以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智慧有哪些?如何做智慧父母?“父母双方要共同积极地培养孩子多元思维、批判思维、怀疑能力和提问能力。同样是孩子放学回家,中国的家长会说赶紧吃饭,吃完饭赶紧做作业,而犹太人家长则会问今天你带到学校的问题,老师给你解答了吗?你可以再找一个问题,明天再向老师请教。犹太人家长是让孩子学会找问题,带着问题去学校,着重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不然孩子只是一个‘复读机’,只能不断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赵刚说。

“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启发智力、培养认知能力的同时,还要进行道德教育。当今社会过分强调金钱财富,而忽视了人性。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让孩子首先成为一个好人,一个有道德的人,在此基础上,再展示自己的才华。”赵刚说,家长还应注重对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与人沟通、合作和社会奉献能力的培养。

除此之外,赵刚表示,家长要与教师合作,形成合力,共担责任,使孩子健康成长。鹤壁市妇联开展的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公益大讲堂,让家长和教师接受培训学习,并进行系统、连续指导,这对培育优秀孩子,建设幸福家庭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郗杰英:

注重培养孩子的“精神长相”

□本报记者 张婷媛 文/图

“家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养育晚辈,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具有基础性作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郗杰英表示,自己在多年的研究中发现,影响孩子一生幸福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会过得比较辛苦,很可能会成为问题儿童。另外,父母非智力因素的表现关乎孩子的成长,妈妈做事有条理、动作利索,而父亲做事勤奋、认真、有礼貌、敢担当,孩子成绩就会好。

郗杰英认为,家庭富裕是一种高级的教育资源,家庭条件好,对孩子投入多,对孩子的教育是有好处的,但高级的教育资源更需与高级的教育技艺结合,才能取得好效果。这种技艺就是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目前,家庭教育中一个普遍现象是,父母把孩子作为家庭的中心,有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孩子的成长有内在规律,他需要自我成长,自我体验,自我历练才能长大,父母不能代替这个过程。我们曾到一个小学做调查,向孩子们提问‘家里谁最爱你’的问题时,有一名一年级的女孩儿回答,妈妈最爱我,但是有时候妈妈爱得我想去死。女孩儿最后那句话值得我们深思。”郗杰英说。

如何才能教育好孩子呢?郗杰英说,孩子成长有三个关键期,父母要抓住这三个关键期。在三岁第一个关键期时,做放手父母,让孩子做些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比如说吃饭、穿衣服、收拾玩具等;在八九岁第二个关键期时,做严格父母,教孩子明是非、懂规矩;在十三四岁第三个关键期时,孩子处于逆反期,要做民主父母,不能用对待小孩子的语气、姿势和孩子讲话,有事要和孩子多沟通,多听孩子意见。这些细节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败。 

“另外,人的自然长相是不能改变的,但人的‘精神长相’是后天养成的,是需要家长、学校培养和孩子自己修炼的。‘精神长相’是指人的气质、文化、道德修养、行为习惯、爱心、善行等方面。孩子的眼睛和耳朵是24小时不停机的摄像机和录音机,家长要从生活的小细节中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成长。”郗杰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