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 日报02版
          

我市摄影人董渊系列摄影作品《面塑》获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记录奖


扫码看董渊
获奖作品︽面塑︾



  面塑制作工艺精湛,供品形式繁多、形象逼真,往往吸引男女老少前来观赏。董渊供图


  本报讯 (记者 王峥)时间跨度11年,取景拍摄6次,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鹤壁摄影人董渊创作了系列摄影作品《面塑》,用光影记录浚县等我国北方地区制作面塑这一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日前,该作品在第10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HPA2017)中获得生活习俗类记录奖。这是1月22日记者从市艺术摄影协会了解到的。

“面塑,是我这几年特别关注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民俗项目,它造型多变、色彩浓郁,最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我国千年文化和人们对生活的祝福。”今年56岁的董渊,2006年10月5日至去年2月13日,6次往返于河南浚县和山西晋城,拍摄面塑制作过程和面塑作品。

10多年的拍摄,让董渊成了半个面塑专家。“面塑,是北方百姓用来供奉神灵或为已故长辈过忌日用的一种祭品。它以活面(发酵的面)为原料,活面与死面相结合、生面与熟面相结合,造型圆整饱满,制作工艺精湛,采用民间面塑、雕刻、绘画技艺,通过擀、切、揉、捏、搓、挤、压等手法,制作出松鹤、寿星、寿桃、龙、凤、人物等形式多样的造型,可谓百形百味。”

谈到面塑艺人,董渊表示,“他们多是父子、兄弟或夫妻合作,分工明确、程序严谨、协调有序,为了赶制面塑,从早晨开始发面、制形、着色、插花到深夜作品完成,需要整整一天一夜。”为了原汁原味地记录面塑制作过程,董渊和许多面塑制作艺人成了朋友,他经常参与艺人们的制作过程,也更了解面塑的文化内涵——它体现着中国传统信仰的基本形态,人们通过制造出精美的面塑艺术品来寄托美好的愿望与追求。

董渊说:“这次获奖,离不开面塑艺人对我的支持,更是赛事组委会对面塑艺术的认可,今后我会继续坚持走纪实摄影道路,把我们浚县的民俗文化更好地记录下来、传播出去。”

 

链接: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成立于1993年,是全球唯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正式官方业务关系的摄影组织,是民政部首批全国先进社会组织中唯一的摄影团体,文化部主管的国家一级社会组织和优秀社会团体。

1998年起,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向全世界发出一项旨在号召摄影师广泛、深入记录民俗文化的摄影赛事——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Humanity Photo Awards,简称HPA)。在第10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HPA2017)7个月的征稿期内,共有133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师注册报名参赛,7848组图片符合比赛要求并进入评审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