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富美鹤城奋力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走在前出重彩□中共鹤壁市委书记马富国鹤壁市人民政府市长郭浩
2019-09-12 02:06:31
70年奋斗不息,70年长歌未央。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建市62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鹤壁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心脉相连、同步同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由“煤城”到绿城”的嬗变。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较建市之初增长1600多倍,人均生产总值53063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911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殷殷嘱托,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全力创建党的建设高质量试点市和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朝着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设高质量富美鹤城的奋斗目标砥砺前行。
坚持以实施“七项工程”为抓手,着力发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作用。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决扛稳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实施政治领航、铸魂补钙、队伍培强、担当出彩、强基固本、激浊扬清、引领融合等高质量党建“七项工程”,常态化、制度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标准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和“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专项治理、以硬作风促大作为活动等,全市“学、严、干”的氛围日益浓厚,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奋发有为的激情持续高涨,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提升。
坚持以创建“五个示范区”为载体,着力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立足自身优势,注重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河南打好“四张牌”、推进乡村振兴等重要指示,细化具体化为创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全域生态环保示范区、全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示范区、全省营商环境示范区“五个示范区”,“鹤壁制造”在神舟飞船、“中国天眼”等大国重器上纷纷亮相,数字经济、人工智能、5G等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兴起,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受到国务院表彰;国土空间“多规合一”形成“鹤壁模式”,百城提质、“六城联创”统筹推进,城镇化率稳居全省第三,乡村振兴现实基础排名全省第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全省第一;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海绵城市、清洁取暖全国示范;营商环境全省领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长安杯”获奖城市等50多张“国字号”名片闪耀夺目,城市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
坚持以打好“三大攻坚战”为契机,着力补齐全面小康短板。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各领域风险平稳可控,社会大局安定有序,连续3届、12年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91个贫困村脱贫摘帽,4.5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99%。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保持全省通道城市前列,淇河水质稳居全省60条城市河流首位,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
坚持以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为手段,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行政审批标准化、城乡一体化、党政机构改革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把开放作为战略之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开放大局,成功举办第十四届豫商大会,引进省外资金增幅和目标完成进度连年居全省前列。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科技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成功创建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财力每年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各类社会保障扩面提标,“上学难”“看病难”等民生热点问题有效缓解,“三甲”医院、本科教育实现“零”的突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鹤壁好人”品牌越叫越响,依法治市、社会治理、扫黑除恶、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成效显著。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093元、居全省第5位,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鹤壁取得的成绩,是新中国70年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也是出彩河南的生动诠释。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富美鹤城,奋力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走在前出重彩!(转载自《河南日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中原出彩新画卷”特刊鹤壁篇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