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日报02版
          

富美鹤壁 魅力无限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鹤壁专场实录(一)


投资兴业的热土——鹤壁东区(效果图)


9月12日,以“富美鹤壁、魅力无限”为主题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鹤壁专场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举行。

媒体记者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社会治理、农业发展及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关情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踊跃提问。市委书记马富国,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浩,市委副书记张然,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洪利民分别回答记者提问。现实录如下:

关键词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香港大公报记者:鹤壁我去过几次,感觉城市环境特别好,而且居民的幸福感也很高,请问鹤壁市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都有哪些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马富国:首先,要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鹤壁的肯定和赞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这些年,鹤壁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上下,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指示,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8年河南省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我市可持续发展度在全省排名第五,其中环境质量排名全省第一,治理排名全省第二。

在工作中:一是把规划谋好。我们一直强调,“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不建没有规划的房子”,科学合理规划自然生态空间,建立健全用途管制各项制度,圆满完成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自然生态用途管制、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建设等3项国家试点任务。鹤壁淇河分段管控成果被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采用为全国试点总结报告典型案例,自然资源部陆昊部长到我市专题调研,对我市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同时,我们将原有规划进行优化整合,对标雄安新区建设理念,正在规划建设鹤壁东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城市创新引领区。

二是把建设抓好。这方面我们做了3项工作,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提速、四水同治、生态修复、城区亮化等行动,全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今年,我市共谋划实施了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项目1060个、总投资1056亿元。鹤壁是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之一,我们这两年一共投资了34.1亿元,建成了六大类273个项目和3个配套能力项目,鹤壁海绵城市建设已经通过了国家验收,打造了海绵城市建设的“鹤壁模式”,已经实现了“小雨不湿鞋、中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2016年,豫北地区遇到了一场大雨,有些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内涝,而鹤壁在两个小时内洪水就基本排出城区了,这和海绵城市建设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实施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的六城联创”活动,鹤壁的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得到了大的改观,得到了很多外地朋友的赞赏,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关于城市建设,我们还有很多设想,比如,我们计划对城区建筑的墙体和屋顶进行绿化,“向天空要绿量”,不断扩大城区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等,我们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城市的美化、亮化、净化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提升。

三是把管理做好。一座好的城市,不仅是“建”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我们成立了鹤壁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组建了城市管理局,构建了 “大城管”的工作格局。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方式,在全国率先推行“四级路长制”,在全省率先推行智慧停车”试点建设,实行“城管+公安+律师”联合执法模式,推行网格化精细管理等,以法治思维、匠心精神、绣花功夫来推动城市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我们将根据鹤壁的实际,以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目的,把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做得更好。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新华社记者:印象中鹤壁是一座煤城,去年因为老工业基地转型成效突出,受到了国务院的督查激励,请问鹤壁市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方面有哪些探索?

郭浩:鹤壁市应该说曾经是一座因煤而建的资源型工业城市。2018年,我市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较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等工作成效突出,受到了国务院的督查激励。鹤壁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得到国家认可、省政府的批复,也就是说鹤壁市从产业结构上脱离了资源型城市。

近年来,鹤壁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对鹤壁提出的转型发展定位,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城乡转型、农业转型、生态转型、社会转型,着力推动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积极探索具有鹤壁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特别是在产业转型发展方面,我市通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使鹤壁的产业格局告别了煤炭工业“一支独大”的产业格局,走出了一条多个产业协同并进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实现了由“煤城”向“绿城”的华丽嬗变。

三组数据可以说明这种变化,一是煤炭行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17.1%下降到2018年的10.6%,下降了6.5个百分点;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23.5%提高到2018年的39.6%,增加了16.1个百分点;三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18%提高到2018年的30.1%,提高了12.1个百分点。主要做法有:

一是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党的十八大期间,鹤壁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转型发展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作为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带头解放思想,深入谋划探索转型发展的路子。党的十九大以来,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市超前谋划,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创建党的建设高质量试点市和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两个实施意见,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9月10日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鹤壁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的指导意见》,这对鹤壁的发展应该说是一个重大的政策利好,也是一个重要的政策指引。

二是积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以转型发展攻坚行动、“三大改造”等为抓手,着力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建设汽车电子电器与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与新材料、绿色食品3个千亿级产业基地,打造全国重要的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目前,我市的汽车线束和电子插接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20%,丁二酸酐产能国内第一,煤焦油深加工、无机膜材料、石油裂解催化剂等装置水平全国领先,橡胶促进剂、离子交换树脂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尼龙66特种纤维填补了国内空白,鸡肉产品出口占全省90%以上,永达公司成为中国航天员专用食品的供应商。此外,我们还围绕打造“中国镁谷”,着力推进高品质镁和镁合金终端产品发展,拥有全国先进的镁冶炼技术、大规模的镁综合加工能力和完整的镁产业链条。

三是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鹤壁信息化基础较好,是全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推广城市、我省首批“全光网”城市、全国首批整体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近年来,我们积极抢抓发展新机遇、抢占产业制高点,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兴产业呈现出快速集聚发展态势,正在建设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和区域性大数据中心城市。在大数据产业方面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云计算和大数据企业,京东云(河南)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基地、京东云(鹤壁)电商生态中心、阿里云创新中心、华为鹤壁城市产业云创新中心、中科曙光鹤壁城市云计算中心、5G产业园先后签约落地。

其中,京东云(鹤壁)数字经济产业园在今年年初开园,已注册优质电商企业79家;阿里云创新中心目前已入驻真库科技、魔方微猎等6家知名企业,28家企业正在对接洽谈。我们与河南省农业厅签署联合建设河南省农业大数据中心,正在依托农信通集团,打造全国最大的农业行业云和大数据平台;与浪潮集团合作,正在建设行业云、工业云。此外,我们还规划建设有5G技术研究院、5G器件检测中心、5G应用体验园、龙头企业培育基地等。

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光电子、机器人、无人机、智能传感器等,仕佳光子公司光分路器芯片项目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占领了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立光电公司研发的滤波芯片和智能终端让5G通信系统拥有了“鹤壁芯”,费舍尔海神智能机器人、阿凡达机器人、华讯方舟无人机、卡雷尔人工智能科技、北京京精建大机器人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哈工大机器人和航天神州、浩天翼无人机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传统资源型城市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可以说任重而道远。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鹤壁人民的期盼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还需要持续努力奋斗。我们将秉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理念,务实重干、只干不说、多干少说、先干后说,期待将来能有更多成果,与新闻媒体的朋友和社会各界共同分享。

关键词

农业发展及乡村振兴

河南日报记者: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河南代表团的审议,并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我感觉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三农”工作,要想做好,就必须有产业作为支撑,请问鹤壁市的农业发展状况如何?下一步的乡村振兴工作有什么安排?

马富国: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鹤壁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鹤壁虽然耕地面积较少,但土地肥沃,自古就享有“黎阳收,顾九州”的美誉。近年来,在国家、省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带动下,鹤壁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省社科院发布的《河南省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19)》显示,鹤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在全省排名第一。

鹤壁的农业农村工作,突出表现为“四高”。一是高产创建水平高。鹤壁是全国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市,累计创下25项全国高产纪录,人均牧业产值、肉蛋奶产量综合评定连续29年稳居全省首位。

二是农业科技水平高。大家都知道“南有袁隆平、北有程相文”,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就是我们鹤壁市农科院的。程相文团队培育出的“永优”浚单20玉米品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种植面积黄淮海地区第一、全国第二。我们还建成了覆盖全域的信息网络,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我们鹤壁的特色,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墒情、问专家、卖产品,实现了“一部手机种好地”,在全国首批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评估考核中,鹤壁名列全国第一,下辖的浚县、淇县入选“数字农业”全国百强。

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高。鹤壁拥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重点龙头企业39家,这个数量已经超过了一些人口大市和农业大市。我们还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11个,这个数量目前在全省排名第七位。

四是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高。鹤壁建立了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标准体系,目前农作物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粪污设施配套率达到92%,全国首个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建设通过验收。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6个方面的明确要求。3月25日至26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同志专程到鹤壁调研,对我市推动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鹤壁提出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上走在全省前列、为全省探索路径的殷切期望。我们备受鼓舞,也倍添信心。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和王国生书记对鹤壁的指示精神,我们专题召开了市委九届八次全会,对做好“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安排部署,努力探索“六条路径”,打造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鹤壁模式”。一是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探索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高效鹤壁路径;二是围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鹤壁路径;三是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探索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协调”鹤壁路径;四是围绕乡村治理有效,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鹤壁路径;五是围绕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探索数字乡村建设鹤壁路径;六是围绕共建共享共荣,探索城乡融合发展鹤壁路径。

我们的设想是,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探索,总体实现“一高三优五先”的发展目标,即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结构调整持续优化、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城乡协调发展更具优势,在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关键词

优化营商环境

光明日报记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请问鹤壁市近年来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都有哪些创新举措?

郭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区域竞争更加激烈的背景下,营商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鹤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委营商环境建设委员会,明确了创建全省营商环境示范区的目标,正在打造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亲商安商的政商环境、平安法治的社会环境。目前全市市场主体总数超过了10万户,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达613户,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我们采取的工作措施主要有:一是坚持“一张网”通办,压缩审批时限。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最多跑一次”为牵引,以“互联网+”为支撑,大力推进便利化改革。在全省率先一体化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容缺办理”+“多评合一”模式,实现了土地摘牌即可开工,项目评估手续办理时限控制在了35个工作日以内,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60个工作日以内。探索空间规划体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双改革”模式,建成了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于一体的空间规划“一张图”业务协同审批管理系统,实现了“一张蓝图、一个平台、一网通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90个工作日以内,比国家和省目标少30个工作日。

二是坚持“一条龙”服务,助推企业发展。大力开展引金入鹤、上市后备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企业纾困帮扶等行动。设立1亿元普惠金融风险补偿金,建成县域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816个,实现县域行政村服务站全覆盖;今年4月举办的政金企对接会上,我市收获了15家省级金融机构670亿元的融资大单。为了充分彰显政府的服务定位和企业的优先地位,我们从今年4月樱花文化节签约仪式后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企业当甲方、政府当乙方的签约模式。把甲方、乙方互换位置,就是要通过这一方式强化企业的甲方地位和政府的乙方意识。让政府以乙方心态做好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此外,我们还为重点企业配备了162名服务管家、定做了政策礼包,实现了项目单位与群众“零接触”,手续办理与行政审批部门“零接触”。截至目前,共帮助企业协调资金、市场、用电、环保、用工、手续办理等问题449个,帮助企业融资21亿元,解决用工9000人。

三是坚持“一主题”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以多种形式开展营商环境集中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氛围。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培训,让工作人员掌握政策,提高业务能力。从社会各界公开选聘40名营商环境监督员,摸排直报营商环境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成立市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开展调查分析、专项研究、受理反馈、平台建设等专项工作,构建了全方位服务体系,推动了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我们认为营商环境不在于怎么说,更在于怎么做;不在于自己宣传,更在于企业的感受。我们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让企业增强获得感,让营商环境的改善最终体现到产业集聚上和企业发展的实实在在成效上。

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