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日报02版
          

吹响冲锋号绘就路线图
让鹤壁文旅品牌享誉全国


 淇滨区上峪乡桑园小镇。资料图




淇河鹤壁新区段。资料图


□本报记者 董世宇

8月14日,全市文化旅游大会明确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将鹤壁打造成探寻体验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窗口、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培育壮大一批文旅企业,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精品景区、休闲度假区、主题游乐园区、特色体验街区和中原旅游名县(镇、村、街),文化旅游发展的交通、人居、生态、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产品体验黏性、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鹤壁文化旅游品牌享誉全国。

鹤壁文化底蕴深厚、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拥有淇河、浚县正月古庙会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自然生态景观丰富多彩。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中,如何立足文旅资源优势,加快建设鹤壁文化旅游品牌?此次大会为我们描绘了清晰的“蓝图”。

构建“一山两河五板块”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一山”建设南太行山美丽风光旅游带

 依托南太行山自然风光、传统村落、景区等资源,统筹推动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着力打造一批有故事有记忆可体验的精品景区和乡村旅游度假区,形成国内知名美丽乡村休闲度假体验目的地。

两河”建设淇河生态和文化旅游带、大运河文化旅游带

 加快推动淇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擦亮淇河生态底色,彰显淇河诗经文化特色,使淇河成为幸福之河、精神之河。推进淇河沿线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文化与自然和合共生、观光和体验复合共荣的发展格局,打造鹤壁文化旅游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积极融入国家大运河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大运河(永济渠)沿线环境整治、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金色运河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传统民俗与文创艺术互促共进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五板块”建设五大特色文化旅游板块

 以辛村遗址、刘庄遗址、大赉店遗址及云梦山、古灵山、朝阳山、摘星台等景区为依托,建设展示鹤壁悠久历史文化的商周卫)文化旅游板块。以浚县古城为龙头,以大伾山、浮丘山、浚县古庙会为支撑,丰富提升业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特色鲜明的运河古城文化旅游板块。以太行山自然风光、传统村落、民俗风情等为依托,大力发展精品民宿和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探寻体验太行风情的传统村落休闲度假板块。以淇河国家湿地公园、淇水诗苑、淇水樱华园、建业绿色基地等为依托,完善提升旅游功能,建设体验现代都市生活的城市活力休闲旅游板块。以五岩山和西顶、张家沟等“北斗七星”传统村落为依托,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建设绿色、修心、养性和谐统一的生态康养旅游板块。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深入挖掘展示淇河文化

 实施淇河文化探源工程,加大辛村遗址、刘庄遗址、大赉店遗址、卫国故城遗址、宋庄东周贵族墓地等大遗址保护利用,加快建设豫北文物整理基地、卫国历史文化专题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打造商周(卫)文化传承区,讲好鹤壁故事。

打造千年运河品牌

 深度融入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力推进黄河故道、大运河(永济渠)生态修复和文化遗产保护,加快实施黎阳故城发掘展示、黎阳仓展示提升等项目,加大泥咕咕、浚县古庙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着力打造运河民俗文化传承区、田园运河发展示范区。

优化产业产品体系

推动景区提档升级

 以浚县古城、大伾山、云梦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推动现有A级景区提质升级,丰富提升业态,加快推进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

规划建设休闲度假区

 推进淇河生态旅游度假区、灵山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全寨乡村旅游度假区、黄洞印记旅游度假区、鹤鸣湖旅游度假区、阿斗寨旅游度假区、五岩山·北斗七星高山养生旅游度假区等项目,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的休闲度假产品。

建设特色文旅小镇

 重点提升桑园小镇、龙岗人文小镇、灵山小镇、朝歌里人文小镇、淇河淇风小镇发展层次和水平,规划建设鬼谷文化小镇、横岭长城小镇、杨邑康养小镇、淇水关朝歌文化古镇、杨屯泥塑文艺小镇等一批业态新、功能全、产业旺的特色文旅小镇。

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

 坚持特色化、个性化发展方向,加快乡村旅游品质提升和产业融合,大力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深度体验型精品民宿和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积极发展乡村研学产品和乡村康养产业,培育一批全国示范性乡村旅游特色村,争创一批省级、国家级乡村旅游品牌,打造高端乡村旅游目的地。

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

 依托石林会议旧址等,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打造红色经典景区和红色教育培训研学基地。建设保利文化产业园,打造集会展、研学、旅游等于一体的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夜间文化旅游经济,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改造升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美术馆、体育馆(场)等公共文化场馆,支持开发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拓展旅游消费功能,增强旅游体验。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与工业、农业、商业、科技、医疗、教育、体育等跨界融合发展,打造工业旅游示范点、农业休闲观光园区、体育旅游示范景区、生态康养旅游、研学基地等新型旅游产品。

加快文化资源创新利用

 大力推动文化艺术、文化遗产、影视动漫、创意设计与旅游相结合,加快文创产品、旅游商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加大鹤壁窑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力度。传承豫剧牛派艺术,培育壮大文化旅游演艺市场。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实施旅游交通畅达工程

 规划建设鹤壁全域旅游专线道路及旅游绿道系统,构建互联互通、快捷通达、安全舒适的“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推动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现一级及以上公路辐射,4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辐射。规划建设一批观光休憩为一体的旅游公路及乡村绿道,优先解决交通干道、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交通问题。完善城区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的交通服务网络和停车场站建设,增加公共交通运力,方便游客出行。

 实施智慧旅游支撑工程

加快推进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市级智慧旅游平台,实现旅游管理、产业监测、指挥调度一张网。建设钻级智慧旅游景区,完成4A级及以上景区智慧化改造。建设鹤壁文化旅游云平台,开发景区云上游、云上博物馆等线上文化旅游服务。

 实施文化旅游设施提升工程

 坚持景城一体理念,建设市游客集散中心和重点景区、度假区游客服务中心,构建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星级饭店、精品民宿、汽车旅馆、露营地等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旅游景区、旅游干线厕所全部达到1A级以上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住宿、旅游厕所、民宿发展等领域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品质。大力推进城市书房和社区书屋建设,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文化休闲和免费阅读共享空间。

活跃文化旅游市场

培育发展市场主体

 支持市文旅集团、鹤壁日报报业集团等骨干文旅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统筹鹤壁发展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和文旅企业在我市投资兴业。支持中小微文旅企业特色化发展。

 强化宣传营销

 组建市全媒体运营平台,建立市、县区、景区三级联动营销模式。加强与新媒体合作,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宣传营销,形成旅游宣传营销集群效应。

 打造知名节会品牌

 积极申办大型文化旅游、文艺演出、商务会展、高端论坛、体育赛事等活动。持续办好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中国(鹤壁)樱花文化节、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诗河·鹤壁”诗歌大赛等系列活动,擦亮品牌,扩大效应。

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