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日报01版
          

浚县“三夏”麦收暨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举行全县麦收进度超九成


浚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麦收技能比武现场。鹤报融媒体记者 张大智 摄


 本报讯 (首席记者 李觊)麦浪滚滚,麦穗飘香。6月11日,在浚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农机手们驾驶着小麦联合收割机依次出发,一个小时后,几十亩小麦就被收割机“收入囊中”。这是浚县“三夏”麦收暨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的现场。

 机损率远低于省定减损控制指标

减损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为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促进粮食增产增收、确保粮食安全中的主导作用,近年来,浚县全面推广机收减损技术,切实加强机手技能培训工作,引导广大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手开展精细服务,全方位提升粮食收割质量,确保又好又快完成“三夏”生产任务。

当天,农机手们以赛促训、以赛提技,营造了比学赶超良好比武氛围。6月12日,浚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书兰告诉记者,根据当天收割地块面积,测产人员按操作规范对5个样方进行了抽样,测算出的机收损失率平均为0.92%,远低于省定减损控制指标。

 多管齐下保障 “三夏”生产

2021年的那场洪水给浚县农业生产造成重创,作为我市重要粮食生产区,如何稳定播种面积、扛稳粮食安全生产重任成为浚县恢复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

记者了解到,浚县在农业生产恢复重建过程中,探索“井、沟、晾、抽”四字诀排水模式,实践“四补一促”晚播小麦应变技术及分类整地措施,有效应对上游泄洪、数轮强降雨侵袭和反复积水难题,小麦种植面积达103万亩,基本与往年持平,其中优质强筋小麦24.8万亩。

“我们针对晚播小麦积极开展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并利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152.58万元对晚播小麦统一进行‘一喷三防’作业,有效推动苗情转化,一、二类苗占比达91%,实现了小麦由晚播弱苗到穗多粒重的华丽转身,为今年夏粮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预计今年小麦平均亩产573.2公斤,优质强筋小麦平均亩产567.6公斤。”浚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侯宝华介绍。(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