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西征创建根据地:
与民同吃糜面窝头小米粥
2013-06-08 02:32:59
习仲勋(1913.10.15-2002.5.24)祖籍河南省邓州市,生于陕西省富平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正如毛泽东所说:“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习仲勋曾随红军西征,浴血奋战解放环县,并担任中共曲环工委书记和环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创建环县地方党政组织,开展革命和建设,带领环县人民群众从此翻身当家作主,开创了环县历史的新纪元。
打土匪,赢得百姓信任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进入最艰苦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陇东大地也处于白色恐怖笼罩之下,军阀混战,匪患肆虐,民不聊生。
当时,赵思忠等大小数股土匪与国民党地方政府相互勾结,经常肆虐乡里、残害百姓。
1934年2月,习仲勋来到甘肃华池县南梁,深入群众访贫问苦,宣传革命道理,发动建立各种群众团体。
当年11月,习仲勋当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志丹任军委主席,他们带领红军游击队从华池进入环县八珠塬及樊家川一带活动。
当时,国民党的地方反动民团在八珠一带大肆进行反共宣传,所以红军游击队一来,这里的多数群众都躲起来了。
当地农民李凤存忠厚善良,又因和刘志丹早就相识,才没有离开。习仲勋找来李凤存,在他的帮助下,找回了群众。
习仲勋对大家说:共产党是为穷人办事情、谋利益的,大家不要听信国民党的谣言。共产党是为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过上好日子,是为推翻黑暗的反动统治、解放被压迫人民而斗争的。共产党游击队是人民的队伍,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不懈奋斗,一定能使我们穷人翻身做主人。群众听了都很振奋。
一天,侦察员报告说,土匪赵老五(赵思忠外号)一伙在八珠苟家原一带抢劫,习仲勋立即派游击队出发,前往苟家原解救乡亲们。
中午,游击队与这伙土匪遭遇在苟家原的一个崾岘,游击队当场打死打伤几名土匪,其他匪众仓皇逃跑。
这件事在当地群众中传开后,老百姓对共产党和游击队有了更深的了解,乡亲们争着为游击队送粮做饭。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加强军事斗争,开展“扩红”运动,红军主力依托南梁根据地,首先向国民党环县政府所在地曲子新城发动进攻。
刘志丹、习仲勋于1934年11月15日,命令红二十六军骑兵团长途奔袭曲子镇。在这次战斗,红军俘敌近百人,国民党环县县长化装逃遁。
战斗结束后,红军召开群众大会,公审处决了罪大恶极的反动分子,并将缴获的粮食、衣物等财产分给当地的贫苦农民。
后来,习仲勋把李凤存家作为陕甘边根据地的一个秘密联络点和办公地点,从此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向北延伸和发展到环江两岸,革命火种撒播到整个环县。
西征支前,彭德怀誉为合格“催粮官”
1936年5月初,中国工农红军东征战役结束后,国民党仍坚持“剿共”政策,继续“进剿”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为巩固和发展陕甘边根据地,扩大红军,争取西北抗日力量的联合,5月18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红一方面军的红一、红十五军团和红八十一师、骑兵团等组成西方野战军西征,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奉中央命令,刚刚由关中调回陕甘宁省委的习仲勋又匆匆随军参加西征战役。
习仲勋召集当地群众进行支前动员,组织了担架队,跟随主力红军奔赴环县曲子镇战斗前线。
由于习仲勋在八珠塬一带有群众基础,西征红军指挥部安排他到当地工作团,解决部队供给问题。
习仲勋积极动员群众捐献粮食,并把附近的石碾子、石磨全部集中到八珠塬,指派专人日夜不停地碾米磨面,把粮食和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为红军西征作战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被彭德怀誉为西征军合格的“催粮官”。
1936年6月1日,曲子宣告解放。西征红军解放了环县及庆阳一带广大地区,打开了红军西进的大门。
组建地方武装,23岁任县委书记
红军西征解放环县后继续挥师西进,习仲勋即由曲子赶赴洪德城,任中共环县县委书记。
毛泽东对于开辟以庆阳洪德为中心的西方根据地高度关注,于6月6日致电彭德怀,指出:“庆阳、洪德城线及其东西地区是西方根据地的重心,是镇原以北人口经济条件较好地带,应以一军团一个师及军团政治部一半及陕甘宁红军主力全力担负,亦限7月半完成初步赤化。”
党把艰巨任务交给了习仲勋。对此,习仲勋回忆到:“为了稳定陕甘宁根据地,毛主席命令红军打退西面和北面的敌人。我也随军西征,在李富春同志为首的陕甘宁省委领导下,在陇东的环县、曲子一带做群众工作。”
虽然从1936年6月任环县县委书记到9月调离只有短暂的几个月时间,但年仅23岁的习仲勋凭借着丰富的根据地建设经验,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身先士卒,扎实工作,各项工作迅速打开了局面。
习仲勋任环县县委书记后,县委立即成立了秘书室、组织部、宣传部、军事部和妇女部等工作机构。
在他的领导下,环县新苏区的革命活动蓬勃发展,并于1936年6月底建立了县、区、乡三级党政组织机构。
环县位于陕、甘、宁交界地带,新苏区刚刚建立时,敌情、社情十分复杂。
面对严重的匪患和敌情,习仲勋高度重视地方武装力量的建设,他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组建游击队。
同时在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了保安大队,并号召各区、乡成立自卫队、儿童团等打击敌匪的破坏和捣乱活动,积极开展革命武装斗争,保卫新生政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习仲勋周密部署,将曾残害我工作人员的匪徒抓获,召开群众大会,依法处决了作恶多端的匪徒,极大地震慑了地方土匪,鼓舞了民心,保卫了根据地安全。
为了宣传中共中央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张,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活动,习仲勋率领环县各级干部与红军宣传队紧密配合,组成流动宣传队,深入偏远山区农村,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政策。
当地群众主动站岗放哨,保护各级党员干部的安全。洪德街药铺掌柜梁蒿山利用行医卖药之便,为习仲勋及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收集情报。
与民同甘共苦德留百姓心间
习仲勋在环县工作期间,由于当时环境险恶,县委办公地点经常转移。
一次,习仲勋因紧急情况连夜赶往魏前掌,由于夜黑路陡、跋山涉水,途中还跑丢了一只鞋,赤着一只脚跑到魏前掌时已是鸡叫时分。
北方的深秋,天气已经很冷,由于长时间在布满棘刺的冰冷山路上奔跑,习仲勋的双脚失去了知觉,房东魏大爷用被子包住习仲勋的双脚,用了两个多小时才使他的双脚恢复知觉。
据当时在环县妇女工作部工作的郝明珠回忆,由于县委被哥老会包围过好几次,所以习仲勋和其他工作人员白天在洪德城工作,晚上就钻进梢林。县委领导同志住的窑洞,常常有群众自觉站岗放哨。
在环县工作的日子里,习仲勋不搞特殊化,同群众同吃同住打成一片。由于当时环县条件艰苦,群众生活困难,习仲勋和当地群众一样,以糜面窝头和小米粥为一日三餐。
有时,群众为给习仲勋改善生活,做一盘羊羔肉,习仲勋就说:“在生活上不能给我搞特殊化,我也是从农民家庭走出来的人。”
由于革命工作需要,习仲勋于1936年9月参加了在保安(现志丹县)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就调离环县,任关中地区特委书记。
习仲勋始终情系革命老区,心系人民群众,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以至退休后,始终惦念着环县的改革和发展。
2000年6月,习仲勋委托夫人齐心老人带领子女专程看望环县人民,在习仲勋曾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同当地干部群众亲切交谈,抚古追今,带去了习仲勋对环县人民的惦念和关怀。
2011年,由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办公室实施,在习仲勋战斗和工作过的革命老区环县曲子镇援建了“环县习仲勋红军小学”,教育和激励下一代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据《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