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鞭抽陀好快活
——记鞭陀爱好者魏学勤和他的“鞭友”们
2013-09-26 01:47:26
魏学勤在新世纪广场上带领会员舞鞭。
9月25日上午,在淇滨区新世纪广场,一群身着红色上衣的中老年人排成一队,挥舞着手中的鞭子,声声脆响,引得围观群众阵阵叫好。这支队伍的带头人是大家公认的“鹤壁鞭陀第一人”——魏学勤。
10年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魏学勤开始练习鞭陀。现在,山城区的鞭陀爱好者成立了市山城区鞭陀协会,在他们的带动下,鞭陀爱好者从最初的寥寥几人增加到现在的100多人,其中,年纪最小的会员仅7岁,最大的80岁。每天早上,大家都会自发组织练习鞭陀。
自制鞭陀道具
“我第一次接触鞭陀是在2003年。那年,我回开封老家时,在汴京公园里看到有人甩鞭子,觉得非常有趣。回鹤壁以后,我就开始自己琢磨着练习鞭陀了。”魏学勤说,第一次尝试时,第一鞭和第二鞭都没打响,看起来简单的鞭陀做起来却很难。后来,魏学勤调整了角度和力道,终于在第三鞭时打出了响声。
当时,我市市场上没有成品鞭陀出售,魏学勤就用塑料门帘制成了第一根鞭子,但塑料制成的鞭子很不耐打,没几天就断了。后来经过多次试验,魏学勤发现用机器上废弃的三角带可以制作出比较耐用的鞭子。
制作出顺手的鞭子后,魏学勤每天早上都要到山城区枫岭公园的草坪上练鞭陀。最初,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有人拨打110报警,称鞭子有攻击性看起来很不安全,而且,甩鞭子的声音太大,影响附近居民休息。为了练习鞭陀,魏学勤不停地更换场地。
自悟鞭陀技巧
刚开始练习鞭陀时,魏学勤掌握不住动作要领,经常误伤自己。他曾经多次被鞭子抽到脖子、脸、腿,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渐渐地,魏学勤琢磨出一套鞭陀的技术。“把鞭子甩起来之后,要借助鞭子的惯性甩出花样,不能只靠蛮力。掌握技巧之后,就可以轻松借力打出各式花样,也伤不到自己。”
魏学勤以前患有心脏病,身体不是很好,练习鞭陀一段时间后,他感觉身体素质明显提高,胸闷的次数越来越少。
于是,魏学勤练鞭陀的劲头更足了,为推广鞭陀,他创立了市山城区鞭陀协会,免费帮会员制作鞭子,教授鞭陀技巧。
多名会员因鞭陀重获健康
目前,我市练习鞭陀的市民已有100多名。每个人提起练习鞭陀的好处,都有说不完的话。
“三年前,我开始练习鞭陀,以前颈椎、腰椎都不好,练习鞭陀一年后,这些毛病全消失了。”会员陈用成告诉记者,现在,他每天都要练习两个小时的鞭陀。
鞭陀也让去年刚退休的张少敏找回了健康:“我是今年5月底开始练习鞭陀的,以前颈椎有毛病,光按摩就花了6000元,现在一点毛病都没了!”因为热爱鞭陀,张少敏经常研究鞭陀的比赛规则,现在,他和队员姬红光成了全国性鞭陀比赛的裁判了。
68岁的黄俊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都叫鞭陀为‘健身鞭’,因为长期练习鞭陀能锻炼身体,对肩膀、颈椎、腰间盘都有好处。”黄俊明家在淇县,他加入市山城区鞭陀协会已经有6年,每天早上6时,他都会到淇县中心广场和“鞭友”们一起打上1个小时的鞭陀。如今,黄俊明已经跟着市山城区鞭陀协会参加三次全国、全省的比赛,家人们对他很是支持。
获得多项荣誉
采访中,曾获全国重鞭比赛第四名的姬红光给记者表演了“一鞭两响”、“龙缠身”等鞭陀技法,步法轻盈,鞭声响亮,观赏性极强。其中,“龙缠身”是将鞭子缠住在身上后再慢慢解开挥舞,稍不留神就会伤到自己。“刚开始练习时,经常弄伤自己。”张少敏说,他的手上、小腿上都有鞭痕,“鞭子挥舞起来,威力很大,不慎抽到身上,就跟被火烧一样。”
2009年在洛阳举办的第26界牡丹花会上,市山城区鞭陀协会取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2012年在郑州福塔举办的全国鞭陀大赛上,市山城区鞭陀协会取得了集体第三名的成绩,一名会员还获得了个人表演奖。
“9月27日,我们要去商丘参加第二届中国鞭陀争标赛。鞭陀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只是一个爱好,我们要将它发展为全民参与的运动,为家乡争光。”魏学勤。
采访当天,记者并没有见到陀螺。对此,陈用成告诉记者:“顾名思义,鞭陀有‘鞭’也有‘陀’,鞭分很多种,陀也根据材质和重量分为多种,我听说过最大的陀螺有600多斤重,需要20多个人轮流抽动。目前,我市的鞭陀爱好者还是以舞鞭为主,练习‘陀’的成员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