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是条文化河
2014-01-29 23:13:07
淇河是一条生态河 淇河流域良好的生态自古以来始终是引人注目的。比如从殷商末代帝王帝辛时期的竹箭园——“淇园”,一直到近百年前淇竹的消失,3000多年的时间里,淇河的优良生态在历代诗文中频繁地被歌咏。在古诗文中徜徉,古代淇河三个最突出的生态特点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李白《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所述:“淇水流碧玉”——水清;再如诗经·卫风·氓》所述:“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水大;另如金·王庭筠《大江东去》所述:“十里淇园佳处。修竹林边”——竹多。类似的诗句不胜枚举。
今天的淇河,在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保护第一、恢复生态,合理利用、促进发展,适度开发、造福群众”的淇河生态保护、利用、开发二十四字方针的指导下,日益焕发出她迷人的魅力。特别是她今天仍保有的良好生态状况尤为罕见和可贵,被所有见识过她“卓越风姿”的人赞誉为“北国漓江”、北方“唯一未被污染的河流”。越来越多的人争相前来一睹当今淇河的芳容,领略并享受淇河的生态之美:或亲临青岩绝瞻望淇河河道天然形成的阴阳鱼太极图,玩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或到白龙庙欣赏150米长的白龙瀑布,俯身钻一钻曲折神奇的天然溶洞白龙洞;或到淇河湿地远窥仙鹤、白鹭、苍鹭、天鹅、鸳鸯、锦鸡、黑鹳、野鸭等百余种禽鸟们的忘情嬉戏;或登上画舫游艇尽情荡漾于淇水碧波……总之,今天有幸观瞻淇河的人,没有人不被她良好的生态环境所深深震撼。
前文曾谈到的淇滨区上峪乡的火山地幔现象和白龙庙的冰臼地貌,对地质考古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其实这也属于生态现象,对生态学、生态文化方面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淇河还有许多难以穷尽的
文化河特征和文化内涵 开华夏竹文化先河的《诗经·卫风·淇奥》中,第一次以竹歌颂有文采、有人品、有德行的“有斐君子”卫武公,“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绿竹青青……绿竹如箦”,这“猗猗绿竹”就是位于淇奥的“淇园”的竹子。从此“淇奥”、“淇园”名存史册和典籍,“淇奥”之地被誉为“君子乡”。这淇奥”之地,就是淇县北部淇河由西向东、再折向东南所形成的大弯儿内的广阔地域。其实,广义的“淇奥”之地,就是今天的鹤壁全境。华夏历史上著名的三大竹子的生产和繁育基地之一的淇园(另有渭川、南山)所在地,更是华夏竹文化的发源地。如果因此再给淇河个芳名如“竹河”或“君子河”,也名副其实、实至名归。
遗憾的是,这里的竹子由于气候或人为的原因,早已经销声匿迹了。尽管在市委、市政府的“恢复生态”等二十四字方针的指导下,近年成片的竹林又在淇河出现,并逐渐增多,但要恢复到历史上的淇园竹原有的规模气势或状态还需要做很大努力。
鹤壁市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汤阴县志·山川》载:“县东南60里古崔村有一万鹤台,魏永熙年(公元290年)建”。“万鹤台”遗址在鹤山区崔村沟东5里处。鹤壁曾经为殷帝辛(纣)和卫懿公养鹿放鹤之地。据传,唐朝时,这里山明水秀,万千仙鹤遮天蔽日,翱翔群集。南宋隐居在淇河旁的李昴(mǎo)英的《自赞》中有“淇傍何有,秋鹤霜竹”的诗句。今天在古“万鹤台”遗址及淇河的很多河段,尤其是盘石头水库中,仍随时可见仙鹤栖息飞舞,这说明淇河历来是仙鹤的栖息之地。“松鹤延年”、“鹤立鸡群”、“鹤鸣九皋”等成语无不说明“鹤”是一种吉祥、神奇、睿智的动物。传说中仙人多以鹤为坐骑,被称为“鹤上人”,“昔人已乘黄鹤去”的武汉黄鹤楼的传说即是明证。看来,鹤壁与鹤有着天然的缘分。春秋时期的卫懿公玩物丧志,好鹤亡国,虽然使鹤的名声被玷污过,但那并非鹤之罪。因此,淇河又完全可以被称为“仙鹤之河”。
元末明初著名作家罗贯中曾隐居于淇河之畔的小山村许家沟中,完成了中国文坛上著名的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两部鸿篇巨制。淇河及其流域优美的地理自然风景如白龙庙、大伾山之类曾被原封不动地写入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中也都有淇河的名字显现。淇河的名气从此又可略见一斑。那么,淇河是否又可以被赐予“流经四大名著之河”或古典名著摇篮之河”的雅号呢?
另外,2001年在上峪乡南山段发现了由淇河河道天然形成的太极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既使淇河增添了罕见奇特的自然景观,又给这条文化河增添了一个重要的文化元素,使人们自然地将淇河天然太极图与国学中的道家思想和儒家的著名经典《易经》联系起来,产生了无尽的联想,更增添了淇河的文化含量。因此再赐予淇河个“太极之河”的名号,岂不也当之无愧!
周公姬旦忠心辅佐成王平定发生在淇河卫地的三监之乱,稳定周朝初年的天下形势,被歌颂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卫康叔姬封作为卫国的开国君主,遵照周公《康诰》、《酒诰》、《梓材》三篇治国方略性的嘱托,继以淇河边末代殷商都城朝歌为都,开创了卫国大治的局面,深深受到淇人敬仰。之后的卫国第11位国君卫武公德才兼备,以身作则,廉洁刚正,从谏如流,继行康叔之政,95岁高龄还关心国事,功德盖世,被卫国人民赞誉为“有匪君子”,歌咏之谓淇园“绿竹”,成为中国古代一位十全十美的君子,成为中国历史上廉政的表率和楷模。《诗经·卫风·淇奥》成为卫武公彪炳史册的一座丰碑。如果因此称淇河为“廉政之河”,岂不也恰如其分?
中国远古文化从河图、洛书到八卦图,从八卦图到《洪范》九畴,由《洪范》九畴传承后世,形成了中华远古文化的一个主链条。传世的《洪范》九畴由生长于淇河岸边的箕子所作,洪的意思就是大,范的意思就是法,箕子集前人的智慧于一体,行文于《洪范》九畴中,开创了周代天地人伦的常道和秩序,形成了周朝实行的行政法则,将远古文化继往开来。箕子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奠基人之一,同时更是中华远古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而这一切奠基皆是在淇河岸边完成的。基于此,淇河也应当被称为“《洪范》九畴之河”、“中华文化奠基之河”。淇河或许还有
更多更新鲜的称谓 淇河的文化河特征和内涵真是太丰富了,如果从更广阔的角度和侧面看,或许她还有更丰富、更新鲜的称谓:
“白娘子故里之河”:前文谈到的鹤壁为《白蛇传》故事的源生地,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学界共识。那么作为《白蛇传》故事源生地的淇河,多这样一个美称实不为过。
“乡恋之河”:读着淇河女儿许穆夫人的《泉水》、《竹竿》以及其中的“有怀于卫,靡日不思”、“淇水,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的句子,那种浓烈的乡思乡恋之情感人肺腑。
“音乐摇篮之河”:正如前文所述,殷商朝歌人箕子的《箕子操》和周代卫国朝歌人宁戚的《扣角歌》,是诞生于中国淇河边较早的古琴曲。王豹是成长于淇河边的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淇河又是郑卫之音的发源地。
“围棋摇篮之河”:相传殷商贵族箕子曾被封于淇河发源地——山西省陵川县的棋子山。棋子山古名棋子岭、谋棋岭,那里的天然黑白棋石俯拾皆是。箕子曾于此摆石布阵、推演天文、占卦卜筮、谋棋消闲,发明了围棋,被誉为围棋鼻祖。淇河源头的棋子山也成为围棋的发源地。
“智圣之河”:被誉为“智圣”、“谋圣”的战国卫人,纵横家、阴阳家、道家、教育家鬼谷子,曾经隐居于淇河之滨的云梦山并开办中国第一所军校——战国军庠,培养出一批诸如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毛遂等经天纬地、名震史册的优秀学生。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支持下,随着民间地方文化研究机构——淇河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我市地域文化的研究工作出现了良好的势头,关注淇河文化研究的人越来越多,宣传普及学习淇河文化的形势也越来越好。相信在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淇河文化的研究工作一定会继续深入下去,淇河这条文化河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也将会继续不断地有新的发现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