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B-A04版: 晨报04版
          

山城区部分火锅店使用煤气罐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围着“炸弹”吃火锅,你敢吃吗

  气温骤降,很多人在外就餐时会选择各类火锅店,然而,最近因吃火锅而发生意外的事件屡见报端。1日,记者走访山城区多家火锅店,发现个别店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街边小摊儿多用液体酒精加热火锅

  1日晚,记者在长风路、朝阳街、奔流街等路段走访了多家火锅店和路边摊儿,发现正规饭店里多用电磁炉或地埋燃气管内的天然气加热火锅,街边小摊儿则多用液体酒精加热火锅。

在长风路中段一街边的小火锅店,记者看到店主在店内和路边人行道上放了十几张桌子,每个桌上都放有小燃气灶。“一灶配一罐,成本高且利用率低。”店内一员工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液化气罐与锅体连接的橡皮管老化现象严重,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橡皮管,一些液化气罐的外表已经锈迹斑斑。当记者询问是否对液化气罐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时,有火锅店的员工表示,检修或换罐也要花不少钱,小店利润本身就低,故很少检修。路边一小火锅店的老板表示,他们也知道用液化气罐有危险,但他们对此很无奈。

  “我们也想换成安全性较高的天然气,但再规划一下管道,成本太高。”该老板说。

该老板还告诉记者,像火锅、干锅这类餐饮店,用液体酒精的商家有很多。电磁炉费电、植物油和天然气成本又比较高,相比之下,液体酒精既便宜又方便。

多数顾客就餐时忽略了安全隐患

  “冬天围在一起吃火锅就是图个热闹,很少有人会去注意店家使用的煤气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在长风路中段一家火锅店用餐的消费者张先生如是说。

记者观察发现,店内很多顾客都是自己调节火力的大小,有的人手中甚至拿着香烟。这些顾客可能根本就没有想到,一旦液化气罐发生泄漏的后果会是什么。

采访中,很多市民向记者表示,即便知道液化气罐存在安全隐患也很少有人会顾及。

  “对于液化气罐的安全问题我想应该不是啥事儿,因为那么多人在店里就餐都没事,我们也不会有事的。”像张先生这样对液化气罐存在的安全隐患满不在乎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液化气罐

应定期检测

就街头路边摊儿随意使用液化气罐的做法,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工作人员提出以下建议:

普通家庭使用的15公斤重钢瓶的使用期限为15年,自产品生产之日起至少每4年要检测一次;50公斤重钢瓶至少每3年要检测一次;液化气罐的减压阀使用期限为5年,胶管、密封圈等配件的使用期限为3年,在使用年限内胶管等配件出现老化现象应及时更换。

另外,市民或商家不准自行拆卸钢瓶角阀和减压阀的零部件,不准自行倒灌、倒残液。火锅店在一根输气管道上接几个通气口虽说很简单,但这样做容易导致气体泄漏,若遭遇明火,后果将不堪设想。

使用酒精炉时应注意炉内的酒精不能太满,容量应为容器的1/3~2/3。添加液体酒精时,应将酒精炉搬离餐桌,并确保明火已熄灭且酒精炉内已冷却。遇到液体酒精发生爆燃,不要慌张,干粉灭火器是最有效、最快捷的灭火工具。如果身边没有干粉灭火器,可首先选用湿抹布盖住火源,并与空气隔绝。

液体酒精伤人事故频发

  今年9月,一大二女生和校友在义乌的一家烧烤店聚餐。因服务员在加火时使用酒精不当引发大火,该女生瞬间被大火侵蚀,导致其全身80%被烧伤。

11月下旬,杭州一家火锅店的两名女店员在往酒精炉内添加酒精时,未熄灭的火苗引燃液体酒精,两人瞬间被烧伤,不仅上衣、裤子被烧着,脸、脖子和手也被烧得很严重。事故的原因是服务员添加液体酒精时,以为炉子里的火灭了,但其实火仍然在烧,淡蓝色的火苗在灯光的照射下根本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