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B-A07版: 晨报07版
          

女儿上了牛校之后……

  中国家长对教育有三大崇拜:成绩崇拜、牛校崇拜、状元崇拜。这其中,牛校崇拜是情结最深的,为了孩子能进入一所中小学牛校,家长们不惜交赞助费、买学区房。

今天和大家分享@陈老湿的文章。他把“学霸”女儿送进牛校读了一年之后,发现在高升学率的美丽面纱下,牛校槽点满满,让人不吐不快……

  我出身教师之家,大学学的是教育,做过教师,也算个教育专业人士。我所在的四线城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焦虑,丝毫不比一线城市少。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校外培训机构,家长和孩子挤破头皮想进一所好初中、好高中,似乎这样就能上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

但我不希望女儿不开心,也实在不认为一个人在最美好的年纪整天只有学习课本知识一件事。门门功课都满分又怎样?学生时代终究会过去,而且会很快。

我想给女儿一个幸福的童年,从小学到初二没让她上过一天培训班,但她的成绩一直不错,课余喜欢画画,常有作品发表,13岁就“出道”成为插画师。

  一切都很顺利,似乎不需要担心什么。直到初二暑假,孩子获得省城一所著名民办初中的交流生资格,去那里读了一年初三,一切都改变了。

这一年,我对牛校的认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对教育有了全新的思考。

  在省城,几乎所有的“牛娃”都集中在民办初中,家长们憋着一股劲儿让孩子挤进这些学校,原因只有一个:民办初中霸占了省城重点高中的绝大部分名额。

女儿前去交流的这所民办初中是一所超级牛校,传闻师生都是“大神”,想进来的学生挤破头。

初入牛校,女儿像小菜鸟进了“大神”圈,好奇而紧张。很快,现实给了她当头一棒。第一次开学考,她数学居然只考了70多分,原因很简单,很多内容没学过,女儿之前按部就班才学完初二课程,而牛校已经学完了初三课程!

不是说都是素质教育吗?怎么还搞超前教育?

作为一个一线教师出身的人,我深知,纯粹学习课本知识,其实没什么神奇,智商达标的人,经过严格训练,完全可以做到提前一两年上大学。但这未必就是好事,学校教育还是应该按部就班、顺其自然,超前是一种透支,这是我一贯的理念。

初三是冲刺阶段,学校根本无暇顾及连新课都没上完的插班生。抓尖子、出状元、提高重点高中的升学率,才是牛校的第一要义。从女儿开学考的成绩来看,似乎最终将是学校计算升学率时的“分母”,应该越小越好。

危机感来了,得想办法补上落下的课程,咋办?老师的回复简洁明了:“应该去上课外培训班。”也就是说,这不归学校管。这所牛校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上课外培训班。

考上辅导班只是漫漫长征路的第一步,更让人焦虑的还在后面。为了保证升学率,牛校使出的必杀技是“疯狂训练”。第一次看到学校布置的作业量之巨,我惊呆了,原来牛校也玩题海战术,原来所谓的“素质教育”只是骗人的宣传通稿。

而且,一次次的排名、通报,人为制造了一种残酷的竞争气氛,给你加上一道又一道的压力。

女儿的成绩忽上忽下,几次考试下来,孩子乱了阵脚,迟迟融入不了新环境,周末还要补课,学习节奏全乱套了。一周甚至和我说不上一句话,连画儿也不画了,进入“全职学习”模式,整个人没了往日的自信。

初三上学期就在这种惶恐、犹豫和怀疑中过来了。

  中考前的最后一个寒假,过年回老家,一向沉默的老父亲突然和我说:“咱不上什么重点高中,读个普通中学就可以。”

  我一时无语,其中深意已然明了。春节后的一天,我找到机会和女儿进行了一次长谈,长谈后我们一起做了三件事。

第一,停掉培训班。培训机构有一个本事,就是让你变得自卑,先用一些难题将你的信心击垮,让你明白“学海无涯”的道理,然后不失时机地出一些数据,让你看到你的进步曲线及在这个城市的排名,然而谁也不知道这个数据的真实性。所有这些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你永远续费。

我告诉女儿:“人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节奏,否则,永远只能看别人跳舞。你之前没上过培训班,培训班的套路你不懂,不要拉倒。”

第二,树立信心。我研究了女儿班级的情况,得出以下结论:班里前两名是名不虚传的“学神”,短时间内无法超越,虚心求教,其他的“学霸”其实只是在培训班比女儿多做了几道题而已,未必见得比女儿厉害。

  最后阶段,我们做减法,别再去碰那些难题。心态放松,考试减少失误就OK。

第三,减负、减负、减负。作业有选择地做,不要重复劳动.抄抄写写,老爸代劳。我给女儿吃下一颗定心丸:“按我的要求做,一切责任老爸承担,如果错了,那都是我的错。”

6月,中考结束,女儿成了黑马,学校优秀率的“分子”,这个结果打了很多人的脸。我知道,她只是正常发挥而已。整个初三,虽然练习做了一大堆,成绩毫无进步,近视还加深了。

  以前读书就近入学,“学霸”比较分散,学生压力小。现在将一批“学霸”集中在一起,二八定律依然存在,真正顶尖的只有20%,剩下80%原本的“学霸”沦为了“学渣”。狭路相逢勇者胜,高手同场竞技,有利于顶尖选手的产生,对牛校无疑是有利的。然而对于大部分普通“牛娃”,在这种环境下,心理容易被击垮,反而是有害的。

但牛校真正关心的,是效益的源头——那顶尖的20%。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大部分“牛娃”集体无意识地为学校“付费打工”,一腔热血“倾情助力”成就了牛校“状元工厂”的神话。

  决定学校的好坏,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正所谓房地产看地段,学校看的是生源。每年的招生大战,比拼的就是“掐尖”功夫。谁能抢到顶尖的学生,谁就能傲视群雄,这证明了一件事:“牛娃”其实并不是牛校培养出来的,反倒是牛校特需要牛娃”为其代言。

教育产业化,学校之间的竞争就像商业竞争,牛校的运作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招“牛娃”出成绩,成就“名师团队”,创造好口碑,产生虹吸效应,吸引各路“牛娃”、非“牛娃”的投奔,自然有了经济效益。

“牛娃”被超级牛校“招安”,而牛校入学门槛也必将越来越高,社会“分层教育”愈来愈低龄化,“有教无类”成了一句空话,身为父母,陷入深度焦虑却无计可施。

或许,在这个世界上,其实你根本无处可逃。因为你不能代替孩子,不能代替他的思想,也不能代替他的成长。

可是,我还是要说:不要将孩子完全交给学校。无论怎样,父母都该是孩子坚强的后盾。一个孩子的人格塑造,应该来自于父母的坚定。

(网友“我就是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