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滨区漓江社区残疾人郭玉光
意外致残迷书法 30余载弄墨香
2018-01-19 09:02:30
郭玉光(中)在辅导孩子们练书法 晨报见习记者 王玉姣 摄
□晨报记者 李丹丹 晨报见习记者 王玉姣/文
淇滨区长江路办事处漓江社区有个公益书法课堂。每周三下午,都会有一位和蔼的中年人来这里提前铺好宣纸、调好墨,等待一群爱好书法的孩子前来学习。记者了解到,这个人叫郭玉光,今年54岁,家住漓江花园小区,醉心书法30余年,在公益课堂上给社区孩子们授书法课,只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1月17日是周三,当日下午,记者来到漓江社区见到了他,让记者惊讶的是,郭玉光竟没有左腿,只能靠义肢缓慢行走。
一场意外使他迷恋上书法
郭玉光已练习书法30余年。谈起为何练习书法,郭玉光用命运使然来回答:“如果没有我22岁那年的一场意外,现在我或许还是一名矿工。”
郭玉光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喜欢练字,上学时看到哪位老师的字写得好,他就会照着练习。由于这个爱好,他从小就能写一手漂亮的铅笔字。“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啥是书法,就是看见好看的字体就特别喜欢,想去照着练”。
1984年,郭玉光成了一名矿工。第二年,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左腿。而那场意外,则让他拿起了毛笔,开始练习书法。“我当时才22岁,没了左腿,以后该咋生活?”郭玉光说,他痛苦地躺在病床上一直思考今后该如何生活,亲戚告诉他有人在街上卖字,也能养家糊口,考虑到自身情况再加上爱好,郭玉光便萌生了练习书法的想法。
出院后,郭玉光马上报名参加了鹤壁市书法协会开办的为期一个月的暑假书法培训班。“直到我拿起毛笔、铺好宣纸我才明白,原来我小时候练字的爱好叫书法,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练习书法的感觉。”郭玉光说,有了老师的指导,他一下就沉醉在书法练习上。
那段日子,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字,笔墨陪他度过了那段痛苦的日子。
曾靠练字“升了职”
为期一个月的书法培训班让郭玉光入了门,此后,临摹经典碑帖便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郭玉光专门向书法培训班授课老师要了联系方式,他每周都写很多字,然后带着自己写的字去找老师,请求老师为他指点一二,回家继续勤加练习,每晚他都会练至深夜。
“这一练就是三四年。”郭玉光说,这期间,为了寻找练字用的废旧报纸,郭玉光几乎找遍了亲朋好友。当时,有人想请他写副对联或向他讨教练字技巧时,郭玉光都会热情答应,但谢绝钱财,只要拿来一些废旧报纸让他练字就行。
身体康复后的郭玉光在一家工厂当门卫。“白天看门,晚上我就练字。”郭玉光说,有一次,厂领导无意间发现郭玉光练有一手好字,有些文字功底,便将他调到办公室成为一名文职人员,这次“升职”更增强了郭玉光练习书法的信心。下班后他哪儿也不去,就把自己关在家里练字,为了追求完美,一个笔画他都能观察、研究、临摹一周之久。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郭玉光成为市青年书法协会理事,有许多人慕名前来请他写幅墨宝。郭玉光说,失去左腿后,书法让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开办公益书法课堂教孩子们练书法
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几日空。靠着勤奋练习,2007年,郭玉光的作品入选河南省群众书法展;2008年,郭玉光成为河南省书法协会会员。
“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想沉下心来好好练字,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郭玉光说,去年,正好漓江社区工作人员找到他,想在社区内开办一个公益书法课堂,请他做老师,他马上就答应下来。每周三下午,他便准时来到教室授课,如今,来此学习书法的孩子已经多达20多名。
这些工作对于常人来说或许不算啥难事儿,但每周上课的一个半小时,对行动不便的郭玉光来说着实不轻松。“只要孩子们想学,我累点儿算啥!字如其人,孩子们能写一手好字,我就高兴,我就愿意看好看的字。”郭玉光面带笑容地说。
“练习书法的过程是枯燥的,但它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好方法。”郭玉光说,书法离不开诗词歌赋和篆刻,这些年来,他在练习书法的同时增长了许多传统文化知识,还学会了篆刻。
“只要一天不练字,我就觉得缺点儿啥。”郭玉光说,如今他每天都会抽出3个小时来临摹颜真卿的颜体和王羲之的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