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B-A15版: 晨报15版
          

新版高中课程方案和课标今秋实行
高中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至72篇

  今年9月开始,普通高中将开始启用新课标。教育部1月16日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并加强中华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并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数量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

语数外必修课难度降低,增加德、法等外语语种

  新课程方案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如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教育部称,该调整是“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根据最新公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学生需要在3年修满144个学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必修课程,占88个学分;选择性必修课学分需达到42个学分以上;选修课学分则需要达到14个学分以上。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介绍,国家规定的公共必修课,其难度是要所有的学生都能经过学习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新课标适当地降低了难度。

新课程方案对高中外语也做出了调整,在保留原有学习科目英语、日语、俄语的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学校可自主选择第一外语语种,教育部鼓励学校创造条件开设第二外语。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占了14个必修学分,由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三部分组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得到强化

  在这次最新改革中,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要求其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如在语文的“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此外,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也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

革命传统教育内容也要求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各部分,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广泛阅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

■焦点A 新课标如何与高考衔接? 由“大文大理”改为必修选修制

  新课标如何与高考衔接,也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教育部专家解释,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应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这次修订强化正确的教育理念,以实现高考改革和高中课程改革协同的目标。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称,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打好共同基础,然后发挥特长和优势,把学生的个性潜能发挥出来,这是两个改革都要遵循的理念。

■焦点B 到底是“增负”还是“减负”? 背诵是否就是负担不能一概而论

新课标增加了古诗文背诵数量,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有观点认为,某种程度上看这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认为,过去谈负担,往往从时间长短做判断,比如孩子晚上学习到几点,周末有没有休息,做了多少题。今天看待负担问题,要从更多的视角来分析,寻找破解负担过重的办法。“有个基本的道理,每个人,无论是学习、工作,你肯定是要干事的,干事就是负担,轻和重怎么判断?”申继亮认为,要从事情本身有没有意义,对个人、对社会有没有价值来考量是否是负担。

■焦点C 何为学科核心素养? 不再只考知识点,更重价值观、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

在这次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标中,凝练学科核心素养被重点提出。何为学科核心素养?郑富芝介绍,核心素养最重要的三个方面,首先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其次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品格,第三是培养学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关键能力。

王湛说,从育人角度考虑,不再是过去单纯考虑知识点。“这是一个学习方式的变革,跟过去某项知识有多少个知识点、知识点难度在什么地方不一样,更重要的是考虑这个学科为学生未来必备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能够做什么贡献。”王湛说。(据《北京日报》《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