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B-A11版: 晨报11版
          

长长的站台,三分钟团聚
陈可辛用iPhone X拍摄短片《三分钟》刷爆微信朋友圈


  陈可辛的春节团聚短片《三分钟》于2月1日在优酷上线,近日刷爆了微信朋友圈。这个短片是陈可辛用iPhone X拍摄完成的,讲述了一个关于团圆的温情故事:一位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女列车乘务员,载着旅客回家过年,然而自己只能跟儿子在站台相聚短暂却又珍贵的三分钟。

陈可辛首次拍摄春节团圆的“影片”

  陈可辛一向擅长立足于真实故事的电影叙事,以往的《亲爱的》《中国合伙人》等电影作品均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陈可辛是个擅长讲故事的大师。

  不同于传统的伟大人物、家国情怀的感动,每个在自己岗位上服务和奉献的普通民众,也有平凡中的感动与伟大。在短片《三分钟》中,陈可辛导演用镜头记录了一位坚守在春运岗位上的母亲与孩子团聚的感人时刻。短短的三分钟凝聚着国人对于团聚的期盼与喜悦,在春节这个特殊时间点,更彰显了与家人相聚的珍贵。

在短片《三分钟》中,一位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女列车乘务员,每年都载着旅客回家过年,自己却只能和儿子在站台相聚短暂却又珍贵的三分钟,这也是片名《三分钟》的由来。该短片中的“倒计时”使得画面张力十足,时刻牵动着观众的内心。

  据了解,该短片取材自真实的故事。陈可辛说,春节、团圆、春运3个元素是他一直想拍的。他虽然没有感受过春运,但是在拍春运家人团圆的情节时,自己的眼眶也湿了。

“这个短片很亲民,也可以看作苹果公司在做一种扩展用户群的活动。”手机业内专家朱海龙说,这样做会让观众觉得苹果公司更加大众化,“苹果公司之前给人的感觉是高高在上的”。

“现在的问题就是苹果公司能玩儿的,其他手机公司也能玩儿。不过,其他手机公司的格调没有苹果公司的高。苹果公司出了这个东西,其他公司产品虽然也能实现,但不可能做出来一样的东西,那样在商业上是很不成功的案例。苹果公司给普通消费者的印象就是其有情怀,手机产品的拍照功能强。”朱海龙说。

苹果公司连拍4年“贺岁片”,这次最不像广告

  实际上,苹果公司从2015年就已经开始在我国拍“贺岁片”了:2015年的《老唱片》、2016年的《恭喜恭喜》、2017年的《好兆头》《全家福》《色、香、味》《年年有余》。不过,苹果公司目前只有今年的“贺岁片”更像一部微电影,而不是广告。有业内人士猜测,此举或许是苹果公司要在内容布局方面的一个风向标。

朱海龙说,苹果公司以前的所谓贺岁短片的内容突出的是中华文化,针对的是公司大中华区,而今年的《三分钟》针对的是中国内地。“国产手机品牌崛起,原来的传统手机品牌除了三星都快没了,三星目前在中国内地市场的份额也被挤掉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其实,苹果公司的份额也减少了,所以应该在内地市场做一些相应的营销,巩固一下中国市场。”朱海龙说。

此外,朱海龙认为这个片子的意义对于宣传提升iPhone X的销量其实不是最主要的。在这个时间节点,它是想体现苹果公司的人文关怀。

手机拍电影更能捕捉人物内心情感

  据陈可辛介绍,这个短片完全是用iPhone X拍摄完成。他通过切换机位、慢动作拍摄等技巧将手机录制的视频呈现出电影质感。“使用iPhone X拍摄是一种全新的体验。”陈可辛说,相比之前用的笨重的大相机,手机拍摄很好地尝试了动态相机移动的效果,还带来了很多独特的拍摄视角。比如,他可以把手机架到离演员非常近的地方去捕捉人物内心真实的情感,并且不会让演员觉得被打扰,这是传统大型相机近距离拍摄时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之一。为了从孩子的视野简单叙述故事,拍摄团队让小男孩儿拿着iPhone X;为了拍摄空中镜头和列车行驶的画面,拍摄团队将iPhone X放在无人机上甚至放在列车的车头上。

陈可辛说,在电影叙事中,灯光是一个帮助讲故事并建立人物性格的工具,iPhone X的人像光效很好地实现了这一点,而且可以切换不同光效、表达不同情绪。此外,很多电影后期剪辑特效如延时拍摄等,iPhone X在拍摄时就能立即出效果,让拍摄过程充满了各种即兴的尝试。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5年西恩·贝克便已经利用手机拍摄了电影《橘色》。这部影片也是第一部全部使用iPhone拍摄并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展出的电影。当时,西恩·贝克给出的解释是“由于自己的预算有限,才选用了iPhone拍摄。当然,使用iPhone拍摄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无须从洛杉矶市政厅购买电影拍摄许可证”。

曾导演《玩具总动员》《汽车总动员》等动画片的皮克斯首席创意官约翰·拉塞特曾表示:“iPhone和GoPro(极限运动专用相机)将带给你前所未见的生机……我认为,新的电影语言将随之诞生。技术的进步超越了人类的想象,而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会极大地提高个人的能力。”

你用iPhone X拍不出“大片”

在被这部短片感动之余,想必不少网友看着自己手上的iPhone X,会冒出一个念头:我是不是也能拿这样的手机拍出“电影级别”的作品?答案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花絮中,iPhone X被架在了转接器上,用以作为运动和延时摄影的固定方案;摇镜部分由手持云台加持;在火车头的画面,甚至用了复杂的防抖过滤架;航拍画面自然是上了无人机,还是大型无人机……

最重要的是,这几个细节中除了上万元级别的转接器,还为iPhone X配上85 F1.4的超大光圈镜头和一堆其他专业设备。一家名为“01”的摄影工作室在其微信公众号上经过一番梳理后说:“短片里用的设备,买完iPhone X之后,你唯一买得起的可能只有三脚架了。”

除使用了昂贵的设备,该短片片尾长达35秒的演职、工作人员表更是无声地告诉你,包括演员(群演)和制作团队在内的工资开销也不少。

因此,在片尾出现了这样一行算是解释的文字“使用额外设备及App”。

大家终于恍然大悟,原来《三分钟》是一部专业拍摄的卖家秀”,短片中的很多达到电影级别的画面,真不是单凭iPhone X就能做到的。

有网友笑称,跟陈可辛的《三分钟》比起来,自己像用了个假iPhone X。

也有人认为,差距可能不在硬件,而在情感和内容上。假如你在除夕当晚,把家中的笑容与温暖拍下来,即使没有一系列设备,同样是部催人泪下的“影片”。如果有好的设备,你拍出来的可能就是精美的感人“影片”。毕竟,一个好的视频也绝不仅限于拍摄设备。

(据《北京青年报》《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