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B-A13版: 晨报13版
          

孩子厌倦补习班,不妨试试“抱团儿学”

  放寒假了,不少家长开启刷卡报班模式,给孩子报班,让孩子尽可能假期过得充实些。但也有一些家长不再沉溺于这种方式,而是根据孩子的特点,利用各种资源,开辟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新模式,成了另类的“自学派”。看看不花钱或少花钱,能不能过一个让孩子有提高、有收获的“高效”寒假。

抱团儿学”代替“报班学”

  北京学生楠楠的妈妈是个对孩子尽心尽力的全职妈妈,虽然楠楠已经上初三了,但这个寒假,她没有给楠楠报任何课外班,而是自己攒了一个“寒假学霸小组”。用她的话说,就是一定要鼓起孩子们的斗志和信心,让孩子们好好利用这个寒假“弯道超车”,新学期以“学霸”的状态进入中考冲刺阶段。

  一开始,这个小组仅仅是她根据楠楠的状态而安排的“两人组”。“我不知道其他家孩子的情况,我家楠楠的情况是学习中上等,因为平时对自己要求不高,虽然没有偏科,但基础知识不扎实。咱们过来人都知道,难题就是基本知识点的组合,就像一道加减乘除的组合题,加、减、乘、除基本运算还不熟悉,组合题肯定做不对。我就琢磨,像楠楠这种情况,给她报课外班,找好老师做题,就等于她还走得磕磕绊绊呢你让她跑,肯定跑不快,不如借这个寒假,把各科的基本知识点、基本公式系统地梳理一下,学扎实。有了这个基础,再去做题,再去拔高。我怕她自己不愿意做,就和她们班一个‘小学霸’的妈妈联系,想让她们结伴儿复习。另外,我有时间,可以全程陪同、监督她们。‘小学霸’的妈妈听了很高兴,因为她平时上班忙,正发愁孩子寒假没人管,我俩一拍即合。”楠楠的妈妈说。

  本来,楠楠的妈妈打算让她们在自己家里学,后来觉得干扰因素比较多,就在孩子学校周边找了一个安静的小咖啡馆。“这个咖啡馆楼上有个小阁楼,平时没什么人,我和老板说好,每天我们消费一定额度,就把这个小阁楼包了。”楠楠的妈妈说。

  因为有了开销,楠楠的妈妈想分担一下成本,就在班级群里招呼了一下,看谁还愿意参加。没想到,很快就有家长响应,一周的时间就凑了8名学生。楠楠的妈妈说:“有的家长愿意,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有的是孩子主动要求参加,孩子的特点就是喜欢和熟悉的小伙伴在一起,一听说寒假还能在一起,高兴得拥抱成一团儿。后来,还有家长和同学想报名,我担心自己一个人照顾不过来,影响学习的效果,就拒绝了。”

因为参加的同学多了,楠楠的妈妈还和任课老师取得了联系,希望孩子们在复习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得到老师的帮助。老师们听了很高兴,痛快地说:“没问题”。

这样,这个“学霸小组”就成立了,时间集中在春节前的15天,每天中午管一顿饭,根据成本,每名学生先分担一部分费用。“这个费用完全是孩子们的饭费和鼓励孩子们学习,给孩子们买奖品的钱,如果有富余,会在最后一天组织聚餐,吃掉它。”楠楠的妈妈解释。

虽然组织这个“学习小组”很辛苦,也担一定责任,但楠楠的妈妈还是很高兴,她觉得如果通过这15天让孩子们有收获就值得。

“用心帮助”取代“用钱帮助”

  宇涵今年高一了,学习的难度比初中大了很多,按说寒假正是加劲儿的时候,宇涵的妈妈叶女士却让孩子放松下来,什么补习班儿都没报。

“宇涵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报各种课外班,以前我的想法是,只要上课就比在家傻玩儿强;另外,给孩子报了班,就觉得我尽力了,把我能做的都做了,至于学得好不好,就是你自己的事儿了。”那时候,叶女士的教育理念在理论上很“正确”,觉得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儿,把学习搞好是孩子的责任和本分,家长过多干预,是“越俎代庖”,不但不会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还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

但后来,叶女士发现,孩子的主科几乎都报了课外班,等于学了两遍,有的还报了一对一“吃小灶”,但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明显提高,一直处于中等,不上不下,“我就觉得这样下去不行,花钱不说,孩子累,我跑来跑去接送也累,完全是事倍功半。我就留心观察了一下,发现宇涵上大课的时候,他把上课当‘背景音乐’,从来不记笔记,也不做作业;上‘一对一’时,他把辅导老师当成‘答疑软件’,平时能在课下问老师,问同学的,也不问了,就等着周末问‘一对一’老师”。

这时候,叶女士就觉得自己之前花钱报班儿图省心,有点儿不负责了,对于孩子的学习,还是需要自己用心去关注,发现孩子的问题时帮他一把。“都说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儿,从理论上是对的,但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有区别的,有的孩子完全可以独立和老师学,有的孩子就不能,需要大人帮一下,我儿子属于第二种。”

叶女士明白,帮不是直接代替,那会引发新的问题,而是需要耐心引导和鼓励。“我觉得我儿子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对上课外班有些疲沓了,对自己的学习也没有自信,觉得再怎么学也就这样了。所以,这个寒假,我就没给他报课外班,一是让他放松一下;二是腾出时间多看看语文书,把语文抓一下,因为这些科目中,他语文相对好,可以成为他的优势科目,我就先帮他把这科成绩提高上去,帮他建立自信。”叶女士说。

为此,叶女士专门找了傅佩荣的《论语三百讲》、蒋勋的《细说红楼梦》、莫砺锋的《说唐诗》,以及现在热播的国家宝藏》等节目,准备和儿子一起看,一起分析,一起写观后感,让儿子对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感兴趣,从而真正提高文学素养,提高语文成绩。对叶女士来说,她觉得现在用心比用钱更重要。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