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B-A10版: 晨报10版
          

工信部发布《2017年中国网络媒体公信力调查报告》
网民最不能容忍虚假新闻


  近日,工信部情报所网络舆情研究中心发布2017年中国网络媒体公信力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7.51亿,网络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学习、休闲与消费的重要平台。

  但作为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用户对互联网新闻信息总体的满意度并不高。其中,虚假新闻、标题党”、植入广告、新闻炒作和“三俗”信息是网民最为反感的五类新闻形态。

  所以,互联网新闻信息质量的参差不齐和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是互联网空间治理的根本问题。在这种环境下,互联网平台推出的优质新闻报道、节目以及公益活动更加值得推广。

【问题】 网民最反感虚假新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7.51亿。其中,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6.25亿,占比83.1%。调查发现,在用户关于网络媒体满意度的5个维度中,用户满意度最高的是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其次是信息的时效性,这意味着,互联网新闻传播最为典型的特点即时效性和便捷性已经得到充分的认可。

而在满意度低的各项指标中,用户最不满意的是网络新闻的严肃性,对网络新闻严肃性满意的用户仅占比27.7%,其次是可信度,满意的用户占比仅为30.27%。所以,网络新闻信息海量化供给的同时,用户注意力严重稀缺,情绪化、观点性信息的供给严重过载,用户更需求严肃事实、客观真相及科学知识。

在网民反感的八类新闻现象中,虚假新闻、“标题党”、植入广告、新闻炒作和“三俗”信息是最受网民反感的五大类新闻形态,其中,虚假新闻占比68.42%,位居第一位;“标题党”位居第二位,占比47.17%。研究发现,反感植入广告、新闻炒作和“三俗”信息的网民数相近,都占较高的比重。

记者注意到,工信部和公安部门对此也会定期一一攻破网络谣言,并公布在媒体上,这也说明,网络确实成为一些不实信息的主要载体。

【原因】 部分网络媒体责任感缺失

  “吸睛”“博眼球”“点击量”渐渐成为衡量一个媒体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也成为媒体生存的重要支撑。在利益的驱动下,部分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感出现缺失,加上新闻质量的参差不一,两者成为互联网空间治理的一大难题。

面对如何提升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感这一问题,网民认为,最为关键的是强化网络媒体经营管理团队的素质和能力,持这一观点的有61.54%;其次为强化新闻资讯一线从业者的素质和能力,持这一观点的占比60.45%;再次为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对网络新闻媒体的管理,占比54.70%。

另外,在网络信息生产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伪原创的信息、粗制滥造的信息及“三俗”类的信息不断充斥互联网空间,不仅严重稀释了严肃新闻信息的传播力和阐释力,也带来了用户在使用新媒体时的信息焦虑,信息供给严重过载和用户注意力严重稀缺的矛盾凸显,用户对高质量信息的紧迫需求与低知识密度信息的严重泛滥构成当前中国网络新闻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提倡】

回归媒体本质 探求事实真相

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新闻的本质,而作为新闻载体的媒体,履行和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应该从讲真话、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开始,也只在尊重新闻事实、尊重新闻规律、提供优质内容、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其他的工作才会成为被用户关注的内容——不管是对于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而言,真实是新闻信息的生命,建构真相是社会责任的第一要义。

《报告》公布了用户对新闻网站和客户端信任度的调查结果,调查步骤为先通过对各新闻网站连续9个月内的访问量统计出月均访问量前40位,进而通过网络调查测算出这些代表性的新闻网站和客户端的用户信任度得分。

调查结果显示,新闻客户端的得分整体可以区分为3个档次,其中,人民日报客户端、澎湃新闻客户端及腾讯新闻客户端位居用户信任度得分的第一区间;凤凰新闻、界面、新浪新闻和网易新闻位居第二区间;搜狐新闻、天天快报和今日头条位居第三区间。

【建议】

恪守社会责任 助推正能量

中国网络媒体在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和弯道超车之后,已经迎来了平台、技术、内容、资本和人才竞相迸发的新高峰时代。中国网络媒体在恪守社会责任、助推正能量传播的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并且在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新闻信息生产能力建设等方面已经进入世界前列。

在新时代,中国网络媒体除却扮演着新闻信息的传播者、网络舆论的引导者、社会文明的倡导者等角色之外,还应该通过理念、内容、题材、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在勇于探索的过程中,关注重大社会议题的引导力建设、解决网络用户最为急迫的现实问题、助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追踪前沿技术的应用性转化。 

新闻报道和新闻资讯应实现“既不趋利媚俗,又不远离市场”,兼顾导向性和群众性。

(据《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