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B-A04版:晨报04版
          

浚县高真观:丘处机开坛讲道遗址


主殿门前的赑屃(bì xì)石雕。



高真观唯一保存完好的建筑——三清殿。



高真观的一部分成了学校。



四不像玄兽石雕。



观坑。



碑刻《浚县杜家庄重修高真观记》。



扫码看视频
探访高真观



三清殿侧面。



高真观的角落里,老建筑遗留下来的石构件和残碑铺了一地。


□鹤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张志嵩 文/图 席适之/视频

 丘处机在中国道教史上颇有影响力,他以74岁高龄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于世。在金庸的笔下,丘处机以仙风道骨、武艺高强的大侠形象被广大读者所熟知。

很多人不知道,这样一位声名显赫的人和浚县一个普通村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丘处机曾在浚县新镇镇大屯村开坛讲道,800多年过去了,虽然几经变迁,丘处机传道遗址——高真观的主殿依然伫立。高真观是一座保存完整的金代宫室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高真观辉煌的过去以及留下的传说令后人神往。

十亩观坑曾经鸟飞鱼跃

“每当说起家乡,我的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高真观。”12月4日,记者来到大屯村寻访高真观时,接待记者的村民马继彦这么说。

马继彦今年80岁,退休前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离家多年,在他心中,高真观承载了他所有的乡愁。

站在高真观门前,一个占地10亩的大水坑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从我记事起,这个水坑从来没有干过。”马继彦说,这个大水坑就是观坑,他的老家就在观坑南,他小时候,观坑常年碧水荡漾,清澈见底,后来观坑一度被垃圾侵占,如今经过整治环境有所恢复。

在马继彦写的回忆文章中,昔日的观坑景色宜人:“春日,坑四周野花盛开,姹紫嫣红,杨柳吐翠,小鸟和唱;夏日,儿童戏水,老者乘凉,蛙叫蝉鸣,鱼肥鸭壮,时有白鹭光顾;秋日,天高云淡,水波潋滟,彩霞似锦,如诗如画;冬日,冰如玉镜,树披银装,溜冰身影如飞燕展翅。如此美景,游人如入仙境,莫不流连而忘返。”

“那个时候会有白鹭过来?”

 “真的,真的有白鹭过来。”马继彦回答记者的疑问后叹了一口气,“可惜现在看不到了”。

马继彦说,这儿曾经有几座古建筑。为高真观而设的戏楼坐南朝北,每年正月十九是丘处机的诞辰,村里会请剧团来唱大戏,还有社火表演,以示庆贺;观坑边有一砖砌土台,三面临水,上建老君堂,坐北朝南,奉祀老子;灶爷庙坐东面西,菩萨庙坐南面北。这些古建筑形成一个群落,与高真观交相辉映,又似众星捧月,凸显高真观的壮观。

青龙潭的传说和老君托梦的故事

传说有人曾在观坑里见到青龙,青龙身若巨蟒,现身时一道青光,因此观坑又名青龙潭。

 马继彦给记者讲了两个观坑的传说。相传青龙是高真观内供奉的元始天尊的坐骑,每逢青龙现身,高真观上空便有五彩祥云飘浮,并且能隐隐约约听到仙乐声和殿角风铃声。

又相传,老君修炼成仙,路过青龙潭,驾青牛站云端向下界观看,只见下边一片绿水,碧波荡漾,游鱼鱼鳞熠熠生光,时有白鹭飞翔,半空紫气缭绕,若云霞蒸吐。于是,老君下青牛在此歇息,心想:我若在此隐身讲道,其不乐哉?老君便托梦给大屯村的刘大善人:“一片绿水飞白鹭,半空紫气下青牛。此地虽有祖师殿,还需建庙观坑南。”

刘大善人梦醒后再三琢磨:“绿水白鹭是观坑,紫气青牛是老君爷。这是老君爷托梦让我领头在观坑南端建老君庙。”于是,刘大善人四处奔波,除了自己出钱,还让百姓捐资,最终在观坑南端的水中修建了老君庙。

高真观的一部分已成为学校

 2004年,丘处机传道遗址高真观被发现,此事被中国道教协会列入当年中国道教界大事。

据村里老人讲,高真观曾占地30余亩,殿堂楼阁40余间,以中轴线为中枢,形成中路和左右对称的东西两路,整个院落为五进,是一个布局严谨、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新中国成立后,高真观一度成为马继彦那一代人的校舍。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高真观几经拆毁,已不复昔日规模,一部分已成为学校,现在仅存三清殿。

上世纪50年代初,马继彦在高真观里上小学,当时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高真观,门向南,绿瓦大殿在中间,钟鼓二楼两边站。”

 马继彦向记者还原了当时高真观的具体形制和建筑布局:

 一进院是山门,有3个门洞,象征“天神”“地(qí)”“人鬼”三界。正门为朱红大门,白玉石门墩,木饰面,门头上镶嵌瘦金书体阴雕石匾“高真观”。

过了大门,迎面就能看到二进院魁星阁以及左右两侧的钟楼和鼓楼。魁星阁上下两层,北侧用灰砖砌成外楼梯,其中上层一间供奉“魁星爷”,魁星主文运,魁星信仰盛于宋代,经久不衰,深受读书人推崇。每逢考前,前来许愿的学子与家长络绎不绝。

三进院为三清殿(前大殿),建在三尺余高的平台上,殿内主位供奉三位天尊,是高真观的主殿,建筑群中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建筑,为四梁八柱歇山九脊建筑,殿顶用黄蓝相间琉璃瓦覆盖,歇山重檐板镶挂各种琉璃构件。历朝历代虽经多次修葺,但墙体、木架、瓦当构件、建筑结构等未改变原貌,这样保存较完整的宋金原始建筑在我国并不多见。

四进院为祖师殿(后大殿),建于三尺高的平台上,周围用蓝砖砌成拦马墙,殿内供奉道教诸神,庄严肃穆。

五进院为九间阁(双层九间回廊黄箓阁),两层,高三丈,高台阶,灰筒瓦覆顶,下层九间,三三相隔,塑像形神各异,端肃安详。

五进院东西对称各有陪房三间,系道士居所。马继彦记得,上世纪50年代,高真观内还住着3个道士。

高真观始建年代可推至宋金时期

 经幢、柱础、四不像玄兽石雕、木雕龙头和历代重修高真观的碑刻……在高真观里走一遭,宋元时期的遗物随处可见。

经幢就是当年丘处机讲经留下的,现存一对弥足珍贵的四不像石雕,雕工精细,栩栩如生,为北宋遗物。原悬挂于无极门上的“高真观”匾,系宋徽宗瘦金书风格,端庄大方,平正淳古,是旧观之物。

在三清殿一侧,马继彦带记者看了一通古碑,碑文便是刻于明代的《浚县杜家庄重修高真观记》,碑记中明确记载:“杜家庄复有观名高真,相传为真人丘处机栖处,遂因以名。”

高真观始建于什么时候呢?大家普遍推测,丘处机生活在宋金时期,去世时元朝还没有建立,高真观的历史早于元代。据浚县文史专家刘会喜介绍,清嘉庆刻本《浚县志·卷十三·寺庙考》中关于高真观有“元代至治元年(1321年)建石垆(lú)”的记载。

“石垆有人理解为香炉,我对这个解释有不同的意见。从字形字义上来说,垆和炉不通。垆本意指的是土台子,是放置贡品用的,石垆应该是一个供桌。”刘会喜说,高真观的历史很长,早不过唐代、晚不过元代。

村民们认为高真观的前身规模不大,因为丘处机在此讲经而规模扩大。濮阳市文物专家孙德萱则认为,丘处机来到高真观之前,高真观应该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不然丘处机不会来此处栖身讲道。

根据丘处机的生平经历,马继彦等人认为,只有1190年至1219年这段时间,丘处机才可能有机会到高真观栖身讲道,高真观很大可能始建于宋金时期,距今有800多年历史。

高真观在历史上颇具影响

 高真观的角落里,老建筑遗留下来的石构件和残碑铺了一地,仿佛无声诉说着高真观的历史。现存的石刻碑碣记载着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和高真观的建筑修葺历史。根据碑记撰文,书丹及石刻多出自高官名家之手,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高真观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但从目前发现的一些碑记上来看,它得到的关注并不少,还得到了皇家的关注。

其中一块残碑上刻有“(帝)第八代孙赵国临漳王撰高……宣德辛亥春修建今百”等文字。从残碑文字中可以看出,(帝)第八代孙赵国临漳王与高真观募资重修有某种联系。那么,这位临漳王为何许人也?

“残碑提到的‘帝’应该是明成祖朱棣。”马继彦说,临漳王共传七代,结合文中提到的捐资重修时间,经过大家的研究,得出碑记中的临漳王是第五代临漳王朱载嵫(zī),系朱棣的第八代孙。

有资料显示,明嘉靖二十五年,浚县知县石茂华曾重修高真观,系朱载嵫在位时间。“捐资重修”是不是这一次,目前尚不能下结论。但是临漳王能够关注高真观的重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高真观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更好地保护高真观

如今的高真观是浚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重修三清殿,2017年重修魁星阁,在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的关注下,高真观的保护和复原在一点一点地进行。马继彦、田青、田平等人也四处考察,希望查找出更多关于高真观的历史资料。

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大伾山聚集佛、儒、道三教文化于一体,其中道教文化建筑有宋代的神霄宫、明代的碧霞宫、清代的吕祖祠,丘处机传道遗址高真观填补了大伾山元代文化的空缺,对于研究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教文化,以及发展旅游业有着特殊的价值。

高真观在大屯村村民心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每年正月十九的庙会虽然已经没有了,但搭台唱戏的传统依然保留着。“高真观不仅仅是一个道观,已经是乡愁的载体,我们都渴望高真观能恢复往日的规模。”马继彦说。

孙德萱更是认为,在平原地区,高真观现存的历史文化遗存及建筑实物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建议有关部门积极申请,提升高真观的保护级别。

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