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 日报06版
          

电影《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爱包治百病包括神经病

西谚有云:任何一种古怪的面包都能找到与之搭配的黄油。什么样的人是一个疯子所寻求的另一半?《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给出的答案是:另一个疯子——“唯一与我疯狂匹配的方法,是你也做同样疯狂的事。”

Pat(布莱德利·库珀饰)是一位历史教师,患有严重的情绪控制障碍,并伴生有妄想、暴力、幻听倾向,出院后想重回生活正轨却处处树敌;Tiffany(詹妮弗·劳伦斯饰)是一位年轻遗孀,因私生活混乱而丢了工作。两人第一次见面就在餐桌上大谈各种抗抑郁药物的效果,惺惺相惜,性格上也很相似:孤独、敏感,易燃易爆,发起病来毁天灭地、六亲不认。

自从男女主角决定联手参加舞蹈比赛之后,神奇的事发生了——半夜闹到投诉电话打爆警察局的Pat不惹事、不犯浑了,舞会上见到朝思暮想8个月的故人,匆匆寒暄一番就掉头去追真爱,而且从头至尾保持着玉树临风的造型;Tiffany眨眼把滥交戒了,还帮助Pat的赌棍老爹大赚了一笔。后半段剧情就是一连串误打误撞的奇迹,比春晚小品还欢腾,前半段主角的内心和外部世界格格不入所营造的矛盾张力,坍塌得一干二净,只剩下人为意志一手遮天——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导演说爱包治百病,于是爱就治好了“神经病”。

其实,影片真正的价值在于提出了一个问题:我要坚强、我要积极、我要守贞……当这些念头被强制灌输给个人的时候,会不会也有可能成为一座偏执的臆想的囚笼?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在《生命之书》中说:思想会制造出“过度努力”的问题,坚决地想要消弭自我,自我反而会被强化。强加给自己的信仰并不能真正消解疑惑,如果静下心来、不作任何预设,去看清不断冲突的欲望之源,或许就会发现,想要否定的恰恰是石涛所说的“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那一部分。

就像Pat笃信“只要你倾尽全力,保持乐观,就能看见乌云背后的幸福线”,拒不承认婚姻失败的事实,主人公的亲友团同样个个理直气壮,全都认为自己是“正常”得无可挑剔,无论是Pat那个自我吹嘘、不可一世的哥哥,还是为维护“幸福先生”形象强装笑脸、实际上快要窒息的朋友。尤其是Pat那个迷信、顽固、控制欲超强的父亲(罗伯特·德尼罗饰)最后老泪纵横地向儿子忏悔,这些无不印证了克氏所言:“毫不扭曲地了解自己的真相,便是美德的开始,美德会带来解脱。”Pat也终于和自己的“疯狂”天性握手言和,领悟到“真爱就是放手、给她自由,任其抉择是否回来”。

(据《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