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销严格 舆论监督 节约归己
各国出硬招 防公务浪费
2013-03-06 01:32:15
全球经历金融海啸和欧债危机后,经济前景仍未明朗,欧美等多国政府推出紧缩或削支措施,加上民众监督政府开支的意识提高,公务接待、宴会和出差等消费项目也纷纷缩水,并须经过严格的报销程序。多国掀起打击官员铺张浪费、公款吃喝的风潮,确保纳税人的钱用得其所。美国“牙签法案”禁请官员吃饭
乘机14小时内限坐经济舱 美国公款出差需遵循两个标准:确实出于公务及花费最少。旅途时间在14小时以内,一般只能乘坐经济舱,情况特殊才能事先申请坐商务舱。坐头等舱的条件更苛刻:出差者必须是残障人士、24小时内有重要会议但无法订到经济舱、随身携带机密文件、有特工随从等。
美国各驻外领事馆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出差标准,并根据每年物价指数调整。如在北京出差,每日住宿标准为257美元;在重庆出差只有99美元。
美国国会和地方议会为控制公款吃喝,制订了许多相关法律,比如著名的“牙签法案”,规定企业或说客不得请官员吃饭,只可请他们参加酒会。酒会所有食物只能用牙签或手指拿着吃,不得有正式饭菜。
美国地方官员公款接待有严格的标准,比如加州是每人10美元,康涅狄格州是每人9美元,超额就算行贿。法律规定,在餐厅消费需缴20%的税款,但不能报销,或许这能解释为何总统常在自家或白宫请客。英国自助餐酒会宴客 食物能省则省 在英国人气电视政治喜剧《是的,首相》中,新首相让下属安排午饭,岂料得到的回答是“唐宁街10号从来都不为首相免费提供伙食,想吃什么,首相需先付钱”。首相问如何才能吃到免费的“公家饭”,答案是“可邀请外国使节吃饭谈公事,但临时邀请恐惹来传媒铺天盖地报道,风险很大”。
英国的公务宴请内容极有限,多为招待外宾的国宴或地方政府宴请,以及特定节日、庆祝日或特别活动时,政治人物宴请宾客。
高级e宴请频率很低,多数公务宴采用自助餐、酒会或招待会形式,只求展示对客人的热情与尊敬,食物能省就省。
英国人对公务消费如此计较,是因为官员掌握的公款不多。财政部在每财年之初,就分配好各部门交际应酬费,多花钱就得自掏腰包。每笔公款支出按规定记录在案,媒体和公众有权要求公开记录。严格的监督机制和细致的条例规定,避免公务宴沦为少数人的牟利工具。俄罗斯报销手续繁琐 官员宁可自掏腰包 俄罗斯如今鲜见公款吃喝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其财务制度严格,报销手续太复杂。有官员透露,请客吃饭需完成五步手续,至少3名高层签字才能顺利报销,过程耗时数月。
官员请客前须填写“请客计划”,详列吃饭地点、菜单、价格及请客目的,再经高层审批。
吃饭后要保留发票以及汇报请客效果等。有的官员为省事,索性自费请客。
俄政府以往公务开销大,引来民众频频抱怨,政府近期遂加强管理和监督公务经费,希望减少腐败。总统普京上任后,要求各级政府购置国产公务车,一方面扶持国内汽车企业,另一方面降低购置成本。他又将国内公务特权车削减近半,审计署还加大力度监督政府部门公务开支,严肃处理花销超额等违规行为。法国利益导向 出差省钱归自己 法国政府在名为“公共服务”的官方网站上及时公布公务消费情况,官员到外国出差的补贴皆有标准,如去阿富汗每天279美元,去南非180美元,中国上海约2200元人民币。法国还有“节约归自己”等灵活的做法,如去国外出差获免费留宿,仍有35%的补贴;有人请吃饭,则有82.5%的补贴。
法国总理艾罗去年致函各政府部门,称今年政府营运经费按年减7%,涉及最多的是公务车辆和办公用品项目开支。
虽有明确的公务消费制度,法国民众对官员仍十分挑剔。法国《费加罗报》刊文对比瑞典与法国官员公务排场,“瑞典大臣和秘书一起在食堂吃饭,办公室装修简单,甚至不配专车;但法国官员在宫殿里办公,配豪华汽车,开奢侈的招待会,有些人还像明星般出行,一想到这些蠢货就生气!”意大利、印度断预算财源 禁公款吃喝 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一般只宴请外宾,国内公务活动则安排公务接待。在意大利和印度,公务接待一般不列入财政预算。
意大利规定除外事活动,政府机构、国家职能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间不能互相招待吃喝,公款吃喝玩乐属贪污罪,一旦有人举报,就会遭惩罚。
在印度,除极少外事场合由政府宴请,普通政府部门的工作往来都是有事说事,办完后各忙各事。鉴于招待费不在预算之列,公款消费不能以工作之名报销。失去财政支持,自然也就没人愿意请人吃饭。(据《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