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 日报01版
          

近年来,我市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新型农村社区12个,在建社区44个,涉及221个村,8.6万户33.2万人。他们的生活随着社区的建设,正在发生着改变———新型社区让农民生活更美好

□本报记者 张心致 汪丽娜

近年来,我市按照“尊重群众、尊重规律、尊重实践、尊重创造”基本要求,科学谋划、创新机制,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新型农村社区12个,在建社区44个,涉及221个村,8.6万户33.2万人。

同时,这33万农民的生活也随着社区的建设,正在发生着改变。

桥盟阳光社区:

产城互动

让居民生活更精彩

3月14日,记者来到淇县桥盟街道办事处阳光社区采访,看到吴寨村村民孙守福正在小区里悠闲地散步。“俺这小区里没啥闲人,大伙儿上班的上班,下地的下地。”孙守福告诉记者,小区里的人大多在鹤淇产业集聚区的企业上班,他虽然年纪大了但也没闲着,家里做着生意。“俺出租红白喜事用的餐具,最多能办150桌。”孙守福眉飞色舞地说。

孙守福介绍,他家的餐具平时都放在社区专门盖的农机仓库里,谁家有红白喜事,可以在社区的大厅操办。“前不久社区里有人娶媳妇,俺帮衬着办了一次,整了20桌。”孙守福热情地说,“你早些时间来,还能吃席哩!”

孙守福有一儿一女,儿子也在这个小区分到一套房,他们两家都是120平方米的楼房。“俺女儿嫁到古烟村,听说也要安置,不过肯定分不到这个社区了。”他说。

记者注意到,小区门口就有卖窗帘、太阳能热水器的商家。不少居民正在买菜,菜摊上有青菜、豆腐、蘑菇、姜蒜什么的,挺丰富的。“小区门口还有不少门面房,等归整好俺买东西就更方便了。”孙守福一边选着菜,一边对记者说。他的孙子孙硕在小区旁边的赵沟小学上一年级,马上就要放学了。“学校离小区近着呢,俺先摸悠(不经意间走走、看看)着,买过菜三五分钟就把孙子接回来了。”他乐呵呵地说。

出了阳光社区的门,记者看到在建的朝歌新区核心区“6+3”标志性工程。“听说市里正在建鹤壁新区,俺们县是鹤壁城市副中心,以后俺住的这地儿位置好着呢。”孙守福向往着说,“现在俺就盼着其他人赶快搬过来,小区住的人多了,俺的生意就更红火喽。”

据了解,孙守福居住的阳光社区总投资7.9亿元,涉及桥盟街道办事处赵沟、吴寨、七里堡等7个行政村、2330户、1万多名农民。桥盟街道办事处主任李文山告诉记者,社区项目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2010年7月启动建设,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有12.5万平方米,可安置村民660户,目前已分配610户,50%已入住,其他的正在装修。

创新机制

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2013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市将持续抓好44个续建社区,其中10个社区达到或部分达到入住条件,新开工建设10个新型农村社区,完成新增投资40亿元;累计搬迁入住农户7000户,腾退土地4000亩以上。

在持续加快社区建设步伐的同时,我市还将在政策和机制上提升创新。“比如在土地收益政策上,我市将研究出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土地节余指标流转收益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土地指标交易平台,使腾退的土地获得最大收益,土地收益用于社区建设。”市委农办主任郭志鹏说。

“俺家人口多,社区分的房不够住,还想再要套房,不过又拿不出那么多钱。”采访中,不断有村民向记者反映他们的苦恼。

而这一让大家犯难的问题,有望在今年得到解决。据郭志鹏介绍,今年,为给搬入社区后的农民改善生活条件提供更多支持,我市将研究出台政策,探索新型农村社区房产按揭贷款、抵押贷款的操作办法,解决他们的住房和创业资金难题。

“机制创新方面,我市将在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体制上不断探索创新,比如,在社区建设中,借鉴外地经验,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下的统拆统建和农民自建联建、集体代建等模式。”郭志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