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出炉
图书阅读率较1999年下降5.5个百分点
2012年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远低于韩日两国
2013-05-02 23:37:39
据中国青年报消息 近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8周岁~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比2011年的53.9%上升了1个百分点;2012年我国18周岁~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与2011年的4.35本相比基本持平。
国民年人均读书1本不到,年出版图书量却位居世界第一
54.9%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与4.39本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从我们自己的发展历程来看,在1999年,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曾高达60.4%,此后多年,与大踏步前进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反,我们的阅读状况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倒退趋势,2005年仅为48.7%。近两年,虽然国民图书阅读率一直保持着缓慢增长态势,但与10多年前相比,也只能算是低位水平。
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国民阅读水平更显落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介绍,严谨的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当下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在8.4本~8.5本之间。
与我国的国民阅读状况持续低位徘徊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我国如今俨然成为一个出版大国。
现如今,中国年出版图书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郝振省近日向记者透露,未正式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的图书出版数量已经冲破40万种大关,增速之快超乎想象。
“工作忙,没时间”成不读书主因,功利性阅读成国民阅读“敌人”
拥有如此庞大的图书出版量,当下中国人却很少读书,这到底是为什么?
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在问及受访者不读书的原因时,获选率最高的选项是“工作忙,没时间”(42.8%),其次是“没有读书习惯”(35.8%)。其他选择较多的选项还有:看电视多、不知道读什么、找不到感兴趣的书等。
与此同时,日益严重的功利性阅读倾向,也成为阻碍中国人读书的深层次因素。据新华网报道,在全国有限的人均购书中,八成都是课本教材。不少出版业人士都坦言,很多出版企业都将这些实用类型的出版物作为重要的利润点。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忧虑地指出,时下,一种新的“读书有用论”正悄然流行,非“有用”的书不读,而“有用”的定义变得非常狭窄。这种功利性阅读的泛滥将会成为未来国民阅读的“敌人”。
据了解,世界上最爱读书的国家之一是以色列,虽然该国图书的价格非常昂贵,普通以色列人对购买图书却十分慷慨。这个仅有500万人口的国家,是世界人均拥有图书最多的国家,持有借书证的就有100多万人。
俄罗斯也有“最爱阅读国家”的美誉,1.4亿俄罗斯人的私人藏书多达200亿册,平均每个家庭藏书近300册。即使如此,俄罗斯政府仍痛感国民阅读量下降。2012年俄罗斯政府在全国范围内采取紧急措施,制定《民族阅读大纲》,用法律手段保证阅读数量的快速增长。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前许多国家已经把全民阅读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对此,我国也应该尽快行动起来,采取多种措施,比如成立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设立国家阅读节、加强各级图书馆建设、开展各类读书活动等,大力推广全民阅读活动,提升国人的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