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 日报02版
          

关爱让梦想不再残缺

(上接第一版)

  残疾人社会服务供给更加全面,平等地参与社会更加充分

 

5年来,市残联直面残疾人工作、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出实招、求实效,全面促进了残疾人事业发展。 

康复,让残疾人重拾健康。5年来,通过多项康复救助项目,我市两万多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白内障无障碍市”创建活动使7370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实施爱播鹤城·助行活动”,通过捐赠轮椅、装配假肢、发放助行器等项目,使3000多名下肢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建成使用的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内设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聋儿语训中心、辅具中心等康复机构,现已完善并充分发挥效用。

教育,使残疾人素质得到整体提升。市教育局、市残联认真贯彻残疾人教育条例》,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与残疾人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衔接的特殊教育体系,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了85%以上。

盲人小崔参加培训之前没有一技之长,通过参加省、市的“盲人按摩培训班”,考取了按摩资格证,并于去年开了一家推拿按摩店,月收入约5000元。

  这5年来,市残联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0多期,免费培训残疾人7640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推荐安置就业5007人,鼓励和扶持了100多名残疾人自主创业。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生活水平逐步提升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2011年,我市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重度残疾人由政府代缴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三级以上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由财政代缴个人应交费用;2012年,重度贫困残疾人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范围,并按照城乡低保最高补差予以救助。

目前,全市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4个,影响并带动残疾人实现就业并脱贫致富;争取中央扶贫康复贷款共800万元,财政贴息40万元,为残疾人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争取彩票公益金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资金160万元,为浚县、淇县、淇滨区的460户残疾人进行危房改造等。

现如今,全市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广大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参与社会活动能力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