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 日报02版
          

“九门相照” 百年沧桑


第二座庭院堂屋的屋顶。本报记者 李国庆 摄



第三座庭院外的拴马石。本报记者 李国庆 摄


(上接第一版)

  用时37年造就九门相照”景观

  “这座大宅院是郭安元带领家人历时37年建成的。”郭玉忠说,郭安元来到竹园村后,靠上山开荒种地、放牛放羊生活,只要手里有闲钱,就带领家人建房。这五座庭院共21栋建筑、61间房,所用的石材全部来自后山。第五座庭院落成后,赫赫有名的“九门相照”景观就此形成。

  郭玉忠的大儿子、竹园村村委会副主任郭学智说,家中的长辈评价郭安元是“一个有雄心大志的人”。“他73岁的时候,打算再建第六座庭院。可是他上山凿石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身亡了。”郭安元去世后,后人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把他的遗体在第五座庭院的堂屋里停放了七天七夜才下葬。出殡时,他的棺木依次通过了九个门。

历经百年仍保存完好

郭安元去世后,他的后人就分家了。大儿子(郭玉忠的曾祖父)分了第四座庭院和第五座庭院,二儿子分了第一座庭院和第二座庭院,三儿子分了第三座庭院。分家后,他们把各自堂屋的后门堵上了,只从各个院落的侧门进出。记者在每栋院落的堂屋后面都清晰地看到了当年填堵的痕迹。

郭玉忠的父亲分到了第五座庭院堂屋的三间房,郭玉忠就是在这座房子里出生的。

大宅内的门窗虽已斑驳,却较为完好,有的依然可以使用。和郭玉忠爷爷同辈的83岁老人郭可成就居住在第二座庭院中,门窗都还是当年建成时安装的。而第四座庭院中,也有郭安元的后人居住。郭学智告诉记者,这五座庭院所有东、西厢房的门窗都是由硬度高、耐用的椿木做成,所有堂屋的门窗都是由材质坚韧、耐腐蚀性强的黄杨木做成。

第五座庭院的堂屋门前共有19级台阶,屋门距院子地面约3米高。记者难以想象:被后人评价为“有雄心大志”的郭安元,当年站在这里居高临下,看着眼前层层重叠的房屋院落,心中该是如何的澎湃激昂?

曾被土匪多次“光顾”

在第四座庭院堂屋的一侧,记者看到了写有“山东职员郭安元修”和“大清光绪十六年后二月廿四日立”字样的石刻。正门上方,还清晰地刻着“福自天来”的字样。郭玉忠说,这是郭安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记者注意到,有的厢房的外窗形状别致,与简单的窗花形状相似。郭学智说,这种窗户有t望哨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土匪偷袭。

解放前,郭玉忠的父亲就曾被附近山上的土匪绑走,土匪向他们索要1100块现大洋。为营救他父亲,家里把牲口、粮食等值钱的东西都变卖了。在当时,土匪们经常“光顾”这座大宅院,抢钱、抢粮、绑人,村民对土匪都是谈之色变。

  对研究古代木石建筑和北方山区四合院极具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郭安元旧宅是咱鹤壁山区农村依山就势、分年分批建设的‘九门相照’古民居,非常少有。一般的四合院都建在平原,而郭安元旧宅却建于山坡上,它受地势的影响和限制,不仅建造难度增加,所用的材料也和平原上的四合院不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民俗专家王俊智说,平原上的四合院门窗都是木头所做,而郭安元旧宅的部分门窗却就地取材,用石头做成。“它是一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古民居,对研究古代木石建筑和北方山区四合院建筑极具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王俊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