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 日报01版
          

600年历久弥坚的古戏楼———淇滨区上峪乡白龙庙戏楼寻访记


白龙庙戏楼的屋顶。



白龙庙戏楼。 



     白龙庙戏楼上雕刻的龙。


□本报记者 陈静 陈海寅

在淇滨区上峪乡白龙庙村北头,淇河南岸白龙庙山门对面,有一座距今约600年的戏楼。村里的老人说,要聊和戏楼相关的传说,一天一夜也说不完。

相传,淇河里的白龙王想让皇帝为自己修建一座戏楼,但皇帝不愿意。思来想去,白龙王便同皇帝打赌:“3天内定要打你皇帝老儿的后花园。”此言一出,皇帝赶忙派人用布将整个后花园盖住,阻止白龙王进入。谁料,白龙王从花园的排水口钻进了后花园,将后花园破坏一通。皇帝闻讯,心中自知已输,便答应白龙王为其修建一座戏楼,还封了淇河白龙王为“都督龙王”。

传说虽不可信,但村里年长的老人们却清楚地记得,刚解放时,这座戏楼曾连唱3天大戏,石阶上、小道上挤满了前来看戏的百姓,能有两三千人。

  历经六百年 虽有破损但大体保持原貌

    

  7月3日,记者一路绕过座座民居,穿过几条乡间小路,不时见到村民坐在树下乘凉、闲聊,终于在攀上一座小坡后看到了白龙庙戏楼。

“世务总空何必以虚为实,人情无定不妨借假作真;盍往观乎父老闲来消白昼,亦既见止儿童归去话黄昏。”刚走到戏楼跟前,记者便被4根石方柱上刻着的两副戏联所吸引。

“这戏联中的‘盍往观乎’句和‘亦既见止’句均出自《诗经》。”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民俗专家王俊智说,这两副戏联,一副说的是戏台上,演员们以虚为实、借假作真的情景,一副说的是戏台下,老百姓戏后聊天的情景。其中,“盍往观乎”是从《诗经·郑风·溱洧》中的“且往观乎”脱化而来的,“亦既见止”出自《诗经·召南·草虫》。“白龙庙古戏楼记录的是一段跨越近六个世纪的历史和艺术辉煌,是戏剧文化的重要载体。”王俊智不禁感叹,深山之中的戏楼,早在600年前就能有如此意境的对联,弥足珍贵。

白龙庙戏楼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坐南朝北,台基为青石所砌,通面阔6.2米,进深8.6米,分前后台,前台为卷棚顶,后台为硬山顶,两顶相连,前台卷棚檐部已经残缺不全,但都保持着原貌。檐下刻有对联的四根青石方柱撑起整个戏楼,目测每根石方柱要有几吨重。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