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 日报02版
          

挖掘保护利用朝歌文化资源座谈会提出弘扬朝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本报讯 (记者 陈静 见习记者 魏瑗)8月1日上午,挖掘保护利用朝歌文化资源座谈会在淇县召开。来自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研究会、中国古都学会、朝歌古都学会、淇河文化研究会,市委宣传部、鹤壁日报社、淇县等有关单位的20余位专家学者和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就朝歌文化的内涵、定位,朝歌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研讨。

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王革勋对淇县目前的古都文化、风景文化、名人文化、山川文化和历史考古文化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认为,挖掘保护利用朝歌文化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组建一支专业学术队伍进行长期研究;二是进行学术研究规划,多课题研究;三是多宣传朝歌文化成果,将朝歌文化作为鹤壁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弘扬发展。

朝歌古都学会会长、淇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燕昭安表示,朝歌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符号,是我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认为,研究朝歌文化,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次会议,我们今后要更加注重朝歌文化的研究和利用,发挥优势,为经济社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做出更多努力。”燕昭安说。

淇县县委书记李民生在座谈中表示,朝歌文化遗存丰富,影响深远,值得深入挖掘研究。他建议,大力宣传朝歌文化,从而提升淇县的知名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炳强、鹤壁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姚菊泉就朝歌文化挖掘保护、文化品牌打造提出了建议。

会上,专家们还建议加大对地上和地下文物的保护,进一步开发和传承文化产品,建设文化园区,深入研究探索发展朝歌文化,把朝歌文化作为我市的一个文化品牌推广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