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官员的传世府邸
2013-08-16 02:01:08
锈迹斑斑的大门
精美的屋檐
屋檐下精美的雕刻
保存完好的窗户本栏图片均为本报记者李国庆摄
上接第一版)它却保留了百年老宅的沧桑厚重,积累着岁月赋予的斑斑痕迹。如今,这里一院的建筑已保存不多,二院的正房残破不堪,四院也已被新式建筑所取代。一座曾声名显赫的深宅大院,唯有三院尚保存完整。
推开三院吱呀作响的过厅木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四合院,一名中年女子正在院中忙碌。这位名叫刘清凤的女子,现在是三院北厢房的主人。据她介绍,王镇过世后,这座大宅一直由他的后人继承,直到土地改革时,他的后人将房子交公,才由外姓人居住使用。
房子交公后,这里就成了钜桥镇很热闹的地方。“钜桥镇政府曾在这里办公,三院的正房还曾是个银行,镇上供销社、税务所、派出所都曾设在这里。”村民万得道说,“文化大革命”期间,这里还设过展览馆,后来又成了镇政府的家属院,接下来又陆续转卖给了个人。刘清凤的父亲就是在这时买下了这座房子。
房屋面貌已不复当年
经过多次转手,仍能保留原貌的房屋已不多见,很多都已被改造、修葺过,站在三院过厅门的前面,能明显看出二院正房后门填堵的痕迹。但在三院的南厢房已经呈深棕色的窗棂上,记者还能清楚地看到上面做工精致的雕花,门前走廊上面的檩条上,还刻有别致的花形。村中的老者说,原来院内房子的门窗上几乎都刻有各式各样的花形,如今保留下来的却只有寥寥几处,而每座院落地面上铺设的整齐青砖,如今也已不复当年的模样。
采访时,三院的过厅门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座已残破不堪的木门上还留有锈迹斑斑的铁片,推开时吱呀作响,木板上也依稀散发着陈腐的味道。门后有三道门闩,其中一道主门闩还可插到两侧墙壁上,让大门牢不可破。记者看到,在两侧墙壁上有两个直径约10厘米、足有半米深的石洞,将拳头粗的门闩放在石洞中挡门,一般人很难把门踹开。
在三院门厅的大门上方,一块刻有“辋川遗迹”四个大字的条石非常醒目。这四个字的左右两侧还都刻有小字,左侧刻“钦加三品衔王镇男郎中斌成孙汝泽渭溯棠仝监修”,右侧刻“光绪三年岁次丁丑仲春”。这块条石,记载了这座大院的落成时间。
“从大院现存的房屋建筑上,可以看出它当年是如何的辉煌。”市朝歌文化研究会会长陈绍国说,这种保留着时代特色的古建筑,很有研究价值,应妥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