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假药比毒药更可怕
——聚焦网上非法售药
2013-08-21 03:03:57
20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工信部、公安部等五部门会诊”网上非法售药,决意对利用互联网销售假药的违法犯罪活动“动刀”。
在电子商务大潮的推动下,我国互联网药品交易也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网上非法售药问题严重,假药、处方药泛滥。如何铲除这一危害群众生命健康的“毒瘤”?专家表示,需要打击、规范、引导“三合一”。 网上药品黑市成“毒瘤”
在线选药,在线支付,送货上门。近年来,席卷整个零售业的网购”之风也撼动了传统药品市场格局,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计,2012年全国互联网药品交易市场规模超过16亿元,是2011年的4倍。
与此同时,网络药店假药横行、违禁药泛滥的问题也被频频曝光,成为影响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的一大隐患。
今年8月,北京警方破获一起特大境外假药入境销售案,涉案人员遍布全国20余个省区市,受害者达1700余人。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发布所谓的泰国“燕嬉”减肥药广告,待消费者下单订购后,再将减肥药通过邮寄方式寄给消费者,销售价格折算每人为450元至2000元,为泰国销售价格的3到10倍。据悉,此药所含的西布曲明有抑制中枢神经、严重损伤肝肾功能等副作用,早已被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
非法网络药店也成为国家管制药物秘密流通的“庇护所”。2012年,吉林警方破获一起利用网络销售处方药盐酸曲马多的特大案件。经查,犯罪分子在网上以销售蜂蜜保健品为名买卖管制药品,犯罪网络横跨全国18个省市,涉案400多人,缴获盐酸曲马多等管制药品120万粒。盐酸曲马多有较强的成瘾性,是被严格管控的国家二级精神类管制药品。据了解,“挂羊头卖狗肉”已成网上销售处方药甚至违禁药的普遍方式。
专家称,网络假药比毒药更可怕,或贻误病情或伤人身体,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了。
治乱不能只是罚钱”了事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汪凡介绍,当前,利用互联网销售的假劣药品多为治疗肿瘤、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重大疾病的药物,社会危害极大。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互联网站竞价排名等方式争取点击率、提高关注度和信誉指数,虚构冒名研究机构或医疗机构、发布虚假药品广告,使用电子邮件和QQ群进行联络、利用网上银行进行转账交易,甚至使用境外服务器。
“打击网络非法售药除了要有行政责任,还要有司法的责任”,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认为,治理网上非法售药乱象需要“重拳”出击,从严打击,对此类犯罪绝不姑息,形成震慑,不能只是“罚钱”了事。
完善监管
还网购一方“净土”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上非法售药也出现一些新变化,搜索引擎、QQ、微信等成为新的推广、销售渠道。对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尹力指出,要完善监管制度,提升网上药品交易规范化水平。认真研究互联网药品交易发展状况、经营模式、存在问题和监管难点等,建立更加科学、严格的网上药品交易监管制度,净化网上售药环境,促进互联网药品交易市场健康规范发展。
帮消费者炼出“火眼金睛”
网上非法售药往往披着光鲜的外衣,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尽管已连续四年发布互联网购药安全警示,效果并不明显。但专家认为,只要公众具备一定常识,并不难鉴别。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85家网站具备合法的互联网药品交易和信息服务资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规定,网上售药须具备《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并且要在网站首页显著位置标明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