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民皆可愚弄
——网络推手“秦火火”等人“谣动”中国的背后
2013-08-23 01:48:55
20日,公安部宣布,北京警方打掉一个网络推手公司——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秦火火”(真名秦志晖)是该公司前员工之一。同时被刑拘的还有尔玛公司负责人“立二拆四”(真名杨秀宇)。通过二人讲述和办案民警介绍,“网络大谣”们以谣博名、以谣牟利的灰色网络利益链得以暴露在阳光之下。
“立二拆四”
蓄意网上炒作造假
几年获利数百万元
40岁的“立二拆四”杨秀宇是吉林人,大学本科毕业,曾经当过国企的助理工程师,也曾当过“北漂族”,2006年成立尔玛公司后,凭借制造“天仙妹妹”、“封杀王老吉”、“别针换别墅”等一系列网络事件,为自己积累了相当多的人气,也发现了通过操纵网络舆论发家致富的“捷径”——
例如,制造一个以某人物为中心的事件,雇佣网络水军大肆炒作,将相关人物炒成网络名人,相关人物名利双收、走穴演出,而杨秀宇及其公司则在幕后大发其财。
又如,一些有营销需求的企业客户,提出“炒一把”造势的需求。杨秀宇收取费用后,便利用所掌握的大量网络资源,组织人手在网上发帖、回帖、评论、对骂,短时间内营造出一个网络热点,吸引传统媒体的关注。
随着网民欣赏口味“越来越重”,于是,他开始把“嫩模炫富”这样纯粹博眼球、但毫无社会责任感的东西放到网上,并在这条歪路上越走越远,开始制造虚假新闻。
杨秀宇介绍了他一手编造别针换别墅”的过程——女孩从一个别针开始以物换物,换到第三步一个小玉佛时,杨秀宇在马路边找到了一个外国妇女,交给她一部手机,谎称拍网络剧需要配合,对方被骗后象征性地摆了一个动作,于是就有了“老外递手机”的照片,继而引起网民关注,杨秀宇以“托儿”的方式一步步地“假”下去。
杨秀宇说,在整整隐瞒了网民和媒体100天之后,由于跟当事人发生矛盾,他本人才揭露了事件真相。
根据杨秀宇的供述,尔玛公司成立7年来,毛收入达到1000余万元,纯利润有数百万元之多。
“秦火火”
视网民皆可愚弄
造谣传谣3000多条
2010年7月,网名为“中国秦火火”的秦志晖进入尔玛公司,成为杨秀宇手下的一名雇员。
他承认,取这个网名就是为了“火一把”。与老板相比,“秦火火”胆子更大、路子更野,叫嚣“网民都是傻X”,“网络炒作必须要忽悠网民”。进入尔玛公司前,他曾在地铁里公开求粉丝;进入公司不久,他就上演了“咸蛋超人脱裤秀”。
2011年8月,“秦火火”与“拆二立四”分道扬镳,跳槽到另一家公司。“秦火火”按照自己的理念开始了第一次造谣——8月20日,他发布微博称,“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后,意大利籍乘客获赔3000万欧元。次日,铁道部公开辟谣,但已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尽管这一微博两个小时内即被删除,但转发达到1.2万次,粉丝增长1500人。
此后,“秦火火”不但利用谣言继续攻击铁道部,还将矛头对准了红十字会,以及罗援少将、张海迪等名人,甚至已故的雷锋。
在污蔑张海迪的微博中,“秦火火”捏造说:曾经的一代偶像张海迪,请你回答以下这几个问题:你的妹妹张海燕现在为何更名叫张挪威?亿万富翁、山东瑞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挪威,现在还是中国国籍吗?山东瑞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否承接过残联的工程项目?请用事实证明你们不是白眼狼,我们不想当年的爱心结果养了一头白眼狼。
对于这次造谣,“秦火火”交代,他对张海迪并没有意见,但是看张海迪身为残疾人还能开车的照片,想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发了这样一个微博,希望张海迪出来发言。
“秦火火”承认,2011年以来,他制造并传播的谣言多达3000余条。“秦火火”还和某些网络“大V”达成了协议,互相帮转微博,还有人提示他近期要关注什么。
叫嚣:谣言止于下一个谣言
办案民警介绍,2011年以来,“秦火火”用过“中国秦火火”、“华夏秦火火”、“东土秦火火”等12个后缀为“秦火火”的网名,其中11个因造谣传谣被封,现用网名为“江淮秦火火”。
被问及为什么要造这么多谣言,“秦火火”说,这是为了“享受被追捧的滋味”,“尽快提高关注度和知名度,就会有出版社找上门,为出书铺路,以后失业了也有钱挣”。
因为大肆造谣传谣,“秦火火”被网友送了个外号“谣翻中国”。
根据“秦火火”交代,他16岁就离家出走,只有高中文化程度。那么,他和“立二拆四”等人是靠什么忽悠网民的?
秦、杨二人称,“网民很容易忽悠”,使他们觉得自己是“社会不公”的审判者,只有反社会、反体制,才能宣泄对现实的不满情绪,才能将那些人一辈子赢得的荣誉一夜之间摧毁,信奉的宗旨为:“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
秦、杨二人还交代了造谣的“诀窍”——谣言越是能贴近当时热点,越能起到较好的效果。特别是颠覆一些名人的名声,能够快速地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传谣者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一些不负责任的网络“大V”,经他们广为传播、推波助澜,更容易让普通网民相信,在面对谣言时,从最早的将信将疑逐渐转变为深信不疑。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为进一步加大对网络造谣传谣的打击惩处力度,相关司法解释有望在近期出台。
(据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