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的那眼老井
2013-09-24 22:19:45
□张克忠
童年的记忆中,老家屋后有眼老井。井台上有6块发亮的大青石铺在井口周围,踩在上面稳稳当当,井口的直径有一米左右,井壁是由青砖砌成的,水井上面安了一架木制的辘轳。一年四季的清晨,人们总是起得很早,纷纷到井边担水,来来往往,一片繁忙景象。打水声、铁桶与井壁的碰撞声以及人们相互问候的话语,总是传得很远,伴着炊烟久久地在村子的上空飘荡。
每天,我都会被父亲往水缸里倒水的“哗哗”声唤醒。当从床上爬起,我来到街上的时候,从老井到各家各户的路上都是湿漉漉的,像洒水车洒过水一样,黄色的土路变成了深褐色,淡淡地透出潮湿而甘甜的味道。
水井四周,有4棵巨大的泡桐将水井的上空遮得严严实实。傍晚时分,担水的人们总爱在水井的浓荫下歇息攀谈,甚至忘记了担水的任务。
对于这眼老井,村民爱护有加。我们这些淘气的孩子,也很喜欢那架木辘轳,时不时你争我抢地爬上去,欢呼雀跃。夏天的时候,看到井底的青蛙,偶尔也扔些杂物,每当大人看到后都大声斥责将我们驱赶到很远的地方。一位老人告诉我,水井是村民的生活之本,弄脏了水井是“造罪”。从此,我们就很少到井边玩耍了。
上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使用一种叫做“压水井”的水井。这种水井简单,也很实用,只要抬手压动手柄,清澈的水就会汩汩地流淌出来。夏天,压出来的水凉凉的,甜甜的,比现在超市里出售的冰镇矿泉水好喝得多。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种“压水井”再也压不出水来了。也许是人们用水太多,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压水井”们纷纷罢工。于是,人们便开始打更深一些的小机井,一户一眼,或是几户合用一眼,装上潜水泵抽到自动压力罐,设计成了像城市里一样的自来水。只是从这以后,村民们再也喝不到新鲜的井水了。那眼老井,也彻底干涸废弃了。
近些年,深水井逐步在农村推广。这种水井很深,有二三百米,都说这种深层水有害成分少,没有受到污染,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吃上了深井水。那些各家各户的小机井水,一般只是用来洗衣服、浇菜。
可我仍然怀念村里的那眼老井。因为,自从各家各户有了自己的水井或者用上自来水后,人们再不会因为担水而聚在一起了,在老井周围的种种热闹景象永远也不会再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