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助老矿井逆境突围———鹤煤五矿走访见闻
2013-09-26 01:19:29
□本报记者 马飞
通讯员 王一风
在煤炭市场复杂严峻的形势下,衰老矿井如何在逆境中突围?鹤煤五矿立足自身实际,以技术创新破解制约矿井发展的瓶颈,推动系统优化升级,今年前8个月,该矿在逆境中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单位制造成本同比每吨下降38.95元,较计划减亏226.3万元。9月23日,记者到鹤煤五矿采访,感受这里无处不在的科技创新之风。
见闻一:箕斗改造,提升能力翻一番
“多年来,我们矿一直依靠箕斗运输提升,由于设备陈旧、维修量大、工效偏低,煤炭产量受限。为提升矿井运输能力,我们对箕斗轨道绞车进行了全面改造,以大倾角皮带机提升代替过去的斜井箕斗提升。”该矿机运科党支部书记段士懂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箕斗提升改皮带机提升的最大技术难题,是在420米长的巷道和31度的坡上进行施工,该项技术在鹤煤集团尚属首例,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为此,他们外聘机电专家,与矿上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反复论证,创新技术手段防止煤炭运输中的下滑,确保了箕斗提升改皮带机提升过程的顺利推进。
“该项目的成功改造,使矿井的提升能力由之前的每年40万吨一下增加到80万吨。”段士懂告诉记者。
见闻二:运输提升,拐弯皮带作用大
该矿2208皮带运输线担负着三水平煤仓至二水平煤仓原煤的运输任务,是生产系统的“咽喉”要道。之前,该皮带运输线由三部运输设备组成,线路长、坡度大、环节多,经常出现“卡脖子”现象。这条线也因此被矿工戏称为“三多一高”,即设备投入多、人员占用多、配件消耗多,电费高。
如今,来到这里,记者看到的却是轻松而高效的运输场景,皮带司机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操作。原来,面对原先的不利局面,矿上组织技术人员攻关,查阅了大量技术资料,并到兄弟煤炭企业借鉴经验,最终确定安装转向胶带输送机(俗称拐弯皮带)。改造后,3部输送机变成了1部,皮带能平面转向、上山转向、下山转向,且具有阻力小、耗电低、运输距离长等优点。
“这个项目改造后,输送机减了2套,电费每年可以节约60万余元,皮带司机由9人压缩到3人,配件费、维修费也大幅降低了。”该矿机三队队长刘德林说。
见闻三:副井改造,物料运送无阻碍
“五矿建井较早,先天设计不足,副井下物受限,不要说大型设备,就连运送2米多长的物料都很难,整个过程至少需要40分钟,井口罐车经常排成长龙。生产单位有怨言,我们也是干着急。”说到矿井副井口存在的不足时,该矿运输区区长代灿杰深有感触地说。
针对这种状况,该矿与中国矿大开展技术合作,共同完成了副井托罐装置技术改造,安装了伸缩式可移动摇台,超长物料可直接上下,不仅使副井把钩工从繁重的高危险作业中解脱出来,且大大缩短了下料时间。现在,一个物料运输过程用时不到4分钟。据了解,鹤煤五矿副井口安装的移动承接装置,在国内属首创,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