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 日报02版
          

执着用心才能打赢招商战———淇滨区商务局驻上海办事处主任杨哲的招商故事

□本报记者 李雪婷 

 见习记者 王鹏

上海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有风景优美的外滩、有东方明珠电视塔……可在淇滨区商务局副局长杨哲的眼中,上海的一家家有实力的企业才是最具吸引力的。 

2013年3月底,作为淇滨区常驻长三角地区的专业招商人员,杨哲来到上海,租住在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里,开始了他的招商之旅。 

主动出击

上门推销”屡碰壁

 

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怎样寻找招商信息,如何打开工作局面?一道道难题,逼迫着他去思考、去实践、去解决。 

没有捷径可走,杨哲就采用最笨的办法——“上门推销”。他想要彻底改变以前那种“等、靠、要”的做法,不等别人给信息,自己主动找信息。 

“每天拿着我们淇滨区招商的资料,从陆家嘴开始,像推销员一样,挨个儿写字楼去拜访。”杨哲说。10月27日,记者采访杨哲时,他说,那时候,他每天早上7时出门,坐地铁到陆家嘴逐门逐户拜访企业。中午吃份盒饭,继续“推销”,晚上再回到租住的房间,写下当天的工作总结。 

很快,杨哲就开始思考寻找新的方法。“这种方法效率太低。”杨哲说,“实践发现,上海的企业发展都很成熟,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我当时只能见到‘前台的美女’,根本见不到企业的老板,投出去的招商材料基本上都是石沉大海。”

转变思路

通过商会、协会招商

 

“后来发现通过商会、协会招商,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在上海的各种商会和协会比较多,他们也经常组织各种活动。每次他们举办活动我就去参加,会上能够认识不少的企业家朋友。”杨哲说。

  目前,在原有的省、市驻沪办事处的基础上,杨哲还与河南商会、创业联合会、科技协会等商会、协会等建立了联系,扩大了招商平台。“龙宇传媒公司、龙裔集团等正在洽谈的企业就是在商会活动中认识的。”杨哲说。

除了利用驻沪办、商会,杨哲还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寻找招商机会。

  “因为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站可以找到电话号码或直接发邮件与企业的投资部联系,省去了中间的层层关卡。我在网上寻找到几十家符合淇滨区产业政策的企业,并逐一给他们发了邮件。”杨哲说,“目前通过网络平台对接上的雨润集团,已经应邀到淇滨区考察过了,洽谈也比较顺利。” 

执着用心

邀来客商37批次

 

从陌生到熟悉,从毫无成果到渐成气候,从一无所有到信息丰富……在上海期间,杨哲尝尽了招商引资中的各种酸楚。

  杨哲曾经做过统计,每联系100家企业,大概有一半以上的企业会直接表态拒绝,剩下又有30%以上的企业阅读完材料或信息后会婉言谢绝。在剩下的不到20%愿意深入对接的企业中,真正有投资意向的不足10家,最后真正谈成项目或者说有意向的仅一两家,说百里挑一,毫不为过。

  但杨哲相信:“只要坚持信念,用心去做,总会成功的。”

目前,淇滨区长三角招商组共邀请来鹤考察客商37批次,收集重要投资信息50条。如今,总投资5亿元的美亚光电科技研发中心项目已签约落户,总投资20亿元的高铁广场北城市综合体、总投资15亿元的豫北物流园等项目正在积极洽谈当中。 

采访结束时,杨哲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瞄准长三角地区三产服务业、商贸物流、高科技研发等企业,紧密联系省市驻沪办、商会协会、网络等平台继续加大招商推介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