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豫鲁铁路通道沿线地市党报记者联合采访 莱芜篇
2013-11-01 03:55:33
山东昊宇车辆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北部新城核心区规划图。
雪野航空科技体育公园全景。
园区环境日新月异。
环境优美的钢城区。
莱城区:商潮涌动,张力无限 地处齐鲁文化交汇点的莱城区,古时曾演绎长勺之战、一鼓作气的传奇故事。如今更是迸发着强大动能和无穷活力:大项目建设日新月异,新兴产业羽翼渐丰,外来投资层出不穷……
高端产业引领转型升级。工业主线清晰。钢铁及其深加工产业优势明显,境内有山东泰钢、九羊集团等大型企业,年产钢2000万吨,山东汇金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年产高端发动机压铸件、差速器、车桥系列等产品30万吨。山东奔速电梯年产高速电梯1万台。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联动发展的风电主轴示范基地,已形成年4000支2.5兆瓦以上产能;以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可生产100多种系列产品;以诺基生物制药为代表的新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制剂、生物诊断试剂等生物医药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减水剂生产基地。农业特色鲜明。是国家原产地注册的“中国生姜之乡”和“中国花椒之乡”,建有标准化生产基地40万亩,姜蒜加工、流通企业达1000多家。
优质项目催生创新活力。目前,全区在建过亿元项目197个,总投资942亿元。工业项目137个,外来投资项目142个,分别占项目总数的84%和86%;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90个,占项目总数的55%。像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苏州安科核磁共振等拳头项目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正逐步成为创新发展的旗舰项目。
高位平台凝聚协作合力。以莱城工业区、莱芜农高区、凤城高新技术产业区,嬴城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线缆产业园、盛世阳光铸造产业园、锻造科技产业园、中小企业产业园等“三区五园”为重点,着力打造各有千秋、互为补充的经济园区。锦尔泰精密压铸、泰来铸铝、非晶合金变压器等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陆续入驻园区,正日益彰显出莱城区经济发展的无穷魅力。
最优环境成就投资洼地。莱城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制定出台工业振兴10条、高层次人才引进20条、高技能人才培训30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投入亿元资金扶持企业发展,引进一批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职业教育发达,年提供万名技能型人才。区内商务成本低廉,行政服务高效,实施一站式、全方位政务支持,重大项目一事一议。创新实施“一线考实绩、干部比作为”、“纪委书记服务企业举报直通卡”、“六长进工地”等制度,大力弘扬务实、扎实、落实的工作作风,严格实施区领导包项目、包企业、包乡镇责任制,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创优营商环境打造发展高地高新区 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 莱芜高新区是2002年9月省政府批准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莱芜市委、市政府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化新城区,总规划控制面积100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人。
近年来,莱芜高新区立足产业基础和优势,按照“差别化、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思路,相继规划了汽车制造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电动汽车、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园区,并根据项目需求,实行差别化配套和特殊优惠政策,吸引了一批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配套项目到园区安家落户,实现了项目集聚、产业集群、功能集成。目前,已有荷兰帝斯曼、韩国现代2家世界500强企业,国内最大的果汁生产企业北京汇源集团、最大的生活用纸制造商维达纸业公司、最大的金刚石锯片生产企业中国冶金地质总局黑旋风公司,以及美国环球汽车零部件集团、山东中天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全区已初步形成以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精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纺织食品为主的工业产业体系。
莱芜高新区始终坚持“产城一体”的理念,以“产”兴“城”,以“城”促“产”,走出了一条“产”“城”互动推进、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建区以来,已累计投资近60亿元,建成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基础设施配套区60平方公里,建成道路220多公里,铺设供水、排污、燃气等管线660公里;建有3座国际领先的全数字输变电站、日供水2万方的自来水厂、日处理能力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供电、供水、供热、天然气、排污等管网辐射全区;新增绿化面积330多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2010年以来,累计完成“城中村”拆迁230多万平方米,星河城、云溪花园、龙园小区等一批安置小区相继建成,可充分满足各类项目落地开工条件和工业、民用需要。
与硬环境建设突飞猛进相辅相成的是高新区软环境的不断优化。围绕“简化办事流程”,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实行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服务。围绕“优化投资服务环境”,在管委会建立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全面落实项目手续办理代办负责制等制度。围绕“理顺服务流程”,成立了项目推进服务局,重点服务合同项目、在建项目;成立了企业服务局,重点服务投产企业;形成了招商部门招引项目——推进部门推进项目建设——企业服务部门跟踪服务投产项目的科学化流程。雪野旅游区:济莱协作打前锋 莱芜雪野旅游区位于莱芜市北部,是以旅游为主的功能新区,距济南市区46公里,距济南遥墙机场60公里,济青高速和三条省道穿境而过;雪野湖水面13平方公里,蓄水2.2亿立方米,是济南50公里圈内最大水面,水质为二类标准;有省级华山森林公园、马鞍山森林公园和房干九龙大峡谷,森林覆盖率70%,空气质量优良率100%,2012年接待游客达到210万人次。是山东省省级旅游度假区、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永久举办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省级重点服务业园区。
看山水,听鸟鸣,济南后花园已见雏形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雪野旅游区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和战略资源。雪野旅游区始终坚持把环境建设作为旅游区发展的生命线,持续不断地打造环境。重点建设环湖公园,该项目总投资7.2亿元,主要建设五大主题湾区、七片特色公园等特色景点,目前已完成投资3.2亿元,垂钓公园、雪湖揽胜、文昌盛典、动感绿荫四个片区初见形象,明年全部建设完成。目前,已完成投资6亿元,实现道路、自来水、污水处理、弱电管网、天然气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工程核心区域全覆盖,完成绿化、亮化3.6万亩,全面提升了雪野旅游区承载服务功能。
独具特色的水、陆、空精品旅游
快速推进一批水、陆、空精品旅游项目。水上旅游重点规划建设沙滩浴场、滨水休闲、水上运动、嬉水乐园等项目,山地旅游重点规划建设绿维休闲营、滑雪场、醉舞流光等项目,空中旅游先后举办了三届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全国航空运动会等各类赛事30多项,重点推进航空俱乐部、飞行培训教育中心、模拟飞行、室内跳伞、热气球观光等空中旅游项目引进。几年来,先后引进恒大雪野湖北岸旅游小镇、山东高速绿城雪野湖等各类旅游功能项目32个,总投资567亿元,已完成投资75亿元。
承接济南高端服务业辐射的桥头堡
雪野旅游区是济莱协作区规划中两个基地之一的高端服务业基地。目前已开发了雪野湖、房干、雪野农博园等景区近20处其中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3处规划建设了占地3500亩的航空产业园已有山东齐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入驻。下一步,雪野将全面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雪野山水生态环境优势,将雪野建设成为承接和疏解省会城市功能的新城区,打造成接轨济南的现代服务业高地。钢城区 走进钢城,清澈的大汶河水穿城而过,自东向西缓缓流淌。南湖公园依偎在它的身边,以宽广的胸怀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游人。钢城区近年来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在抓工业上项目的同时,按照“小区大城”的理念大力抓城市建设工作,钢城日益“大”、“高”、“绿”、“靓”起来。
钢铁立区。钢城因钢设区,服务支持莱钢是钢城人的首要任务。今年以来,他们调整充实力量,区镇共有6个工作组、80多名干部长年靠在现场,及时排查解决影响工程施工的苗头性问题,确保了工程顺利建设。目前,100吨电炉炼钢、连铸车间已投产;30万吨煤焦油8月31日正式动工,目前正在场平,年内部分设备开始安装,预计明年6月份试生产。
产业强区。去年以来,钢城区深入实施“122468”工程,扶持骨干企业加快膨胀,形成了钢铁精深加工、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电子信息、粉末冶金、红木家具等产业,培植起了钢管大王、齿轮大王、建材大王、电子大王、粉末冶金大王、红木大王六个“产业大王”。当前,钢城区正抓住济莱协作区建设的机遇,努力在钢铁深加工、现代物流、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产业上找准切入点和接合点,积极吸引济南客商来钢城区进行合资、合作,承接好产业转移。
项目富区。“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已成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今年,钢城区深入开展大项目建设“互看互学、比追赶超”系列活动,至今,新开工过亿元项目59个,总投资380多亿元;在建项目中,新兴产业项目有48个,较去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意大利维龙集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上海汽车粉末冶金有限公司、香港绿洲集团等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纷纷入驻钢城,目前云谷电子商务物流园已引进意大利维龙和澳大利亚华运通等国际知名公司,建设工作已全面铺开。
平台载区。钢城区原来只有一个开发区。去年以来,开发区加挂莱钢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牌子,同时设立了钢城工业区、钢城高新区、棋山风景区(新城),各镇(街道)都建设了1~2个园区,使全区园区达到10个,形成了“多园并进、四区竞争”的发展格局。
生态文化兴区。近年来,钢城区发挥一山(棋山)、一水(大汶河)、一品牌(爱心钢城)等优势,提升文化品位。“一山一水一品牌”内在的“崇德和谐、阳光向上、付出回报”的文化底蕴寓示了人要有好的思想品德、有和谐的环境,要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积极进取,要辛勤付出,才会有好的回报、好的未来。
城建靓区。实施了7条道路工程,不断拉开发展框架,做大城市规模。加快城中村拆迁改造,规定新建楼房不低于12层,以打造一批现代时尚、靓丽大气的高层建筑楼群。投资5000多万元,对爱山公园、府前大街等进行绿化改造提升,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重点推进华诚丽都、沃商广场、新苏·汶水之韵三大城市综合体工程,打造城市建设的新地标。近日,钢城区启动了“一山一水一路一园”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将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融资,计划总投资30亿元,打造宜居幸福的绿色钢城。开发区:北方最大不锈钢加工基地 莱芜经济开发区是2012年3月29日市委第4次常务会议决定建设的,是举全市之力打造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目标是建设一流平台、聚集一流产业、培植一流品牌,建成北方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档次最高的不锈钢生产加工基地,打造莱芜经济的新支撑、大支撑、强支撑。开发区总面积60平方公里,下辖1个街道,40个行政村(居),总人口8.4万人,农村人口3.7万人。
今年以来,经济开发区大力弘扬“务实、扎实、落实”工作作风,坚持以建设一流开发区为中心,着力抓好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和社会环境建设四个重点,努力实现高速赶超、科学发展的目标。1~9月份,全区GDP实现同比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5%和30%。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经济增长体正在加速形成。
经济开发区以聚集人气、提升城市形象为重点,修公路、治河道,园区环境日新月异,一个宜工宜商宜居的发展新平台初步建成。投资3.15亿元,建设“四纵六横”10条道路,全长37公里,其中11公里建成通车;供水排水、强电弱电、绿化亮化、燃气管道等全部配套建设,绿化33万平方米,铺设供水排污管道60公里,安装路灯420盏,提升了园区整体形象。投资2.35亿元治理嘶马河长勺路至莱城大道段,按照“蓄涵水源、防洪保安、改善生态”相结合的原则,修建橡胶坝、溢流坝、人工湖、穿堤交通桥等,并沿岸绿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明确了“产城一体化、多元化、国际化、低碳生态化”的发展战略,形成“两轴三区”的总体发展结构。
经济开发区把招商引资作为优化产业布局、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根本途径,努力建设现代化精品园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坚持招商选资,以拉长不锈钢产业链条、引进高科技、无污染、创税能力强的项目为重点,出实招、招真商。今年以来,共洽谈项目129个,总投资473亿元。依托鲁中矿业引进投资30亿元的中国五矿(山东)钢铁物流园、12亿元的五矿重机、投资1.3亿元的2万吨精密铸造等项目。依托泰钢集团引进投资40亿元的50万吨不锈钢冷轧项目、投资15亿元的不锈钢技术研发中心项目、投资5.2亿元的干熄焦余热发电项目。
开发区把项目建设作为立区之本,以项目的大建设、快发展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形成氛围、树立形象。坚持涉及项目建设的问题优先解决,涉及项目建设的环境优先创造。今年以来,新上过亿元项目16个,总投资174亿元,全区开工建设过亿元大项目达到38个,总投资313亿元。五矿重机、干熄焦余热发电项目、瑞德机械等7个项目竣工投产。
开发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投入,努力推动民生事业发展。投资860万元治理莲河上游黄梁坡段,投资1700万元新建和修补村级道路24公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9%。严格城乡低保、五保审批程序,实现应保尽保。投资140万元新建文体广场7个,全区文体广场达到26个,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