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 日报02版
          

淇滨区大赉店镇七里铺村八成的农户用沼气做饭和照明———用上沼气真方便一年能省近千元

□本报记者 席波 武丹

 张婷媛

在建设美丽乡村中,沼气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农民有什么感受、体会?听说淇滨区大赉店镇七里铺村是我市有名的沼气专业村,使用沼气的农户达80%,4月1日,记者走进七里铺村一探究竟。

在村民张风梅家里,打开沼气灶开关,“砰”的一声,炉盘上蓝色的火苗“咝咝”地燃烧起来。张风梅说:“自打用上沼气,乡亲们和城里人一样,一打开开关就能烧水、做饭、照明,不光干净,还省钱省人工,真方便。”

“以前用煤球,气味儿大、煤渣脏,做饭也不方便,还特别贵。”张风梅给记者算了笔账,一个煤球六毛五,一天需要4个,一年将近1000块钱。“自打2006年用上沼气后,俺家5口人每月用两车粪便就够了,顶多10元钱,真是省多了。”

“用沼气生火煮饭,厨房干净,不像以前邋里邋遢的。以前村子里到处是猪粪羊粪,苍蝇蚊子满天飞。现在村里建沼气池的多了,猪粪羊粪成了宝贝,村容村貌变化可大了。”80岁高龄的村民张秀珍老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记者在该村看到,水泥路上干干净净,道路两旁也没有堆积杂物。沼气用户家里没有了猪粪、羊粪、鸡粪散发出来的臭味,家家户户都干干净净。

七里铺村党支部书记马卫红介绍,2006年,他们村就建有两座分别存栏800头和300头的养猪场,还有一座300余头规模的养羊场。养殖发展起来了,但臭味也引起村民不满。被淇滨区确定为沼气建设试点村后,他们村开始实施“一厕三改”项目,政府补贴大规模建设沼气池。沼气池建起来后,猪粪成了生产沼气的原料,养殖场的臭味没了,沼气做饭又省钱又干净。目前,全村180户农民有130多户使用沼气做饭和照明。

“这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马卫红说,按每家每年节省1000元来算,村民一年就能节省12万元左右。下一步,村里将扶持养猪大户扩大养殖规模,并引导、扶持农户建沼气池,争取家家户户能用上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