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 日报01版
          

产品从模仿到自己研发、从单一型号到几百种型号,市场从周边市县到遍及全国各大矿区再到出口国外,山城区石林镇生产的矿用绞车占全国市场份额六成多

□本报记者 王利英

市四达矿山设备有限公司、市星光矿山设备公司、市豫兴煤机有限公司……顺着山城区石林镇中心的一条路向前走,不到10分钟,记者就看到四五家主要生产矿用绞车的企业。

4月29日,记者来到石林镇,就该镇矿山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进行采访。

从模仿到自己研发

  一走进市豫兴煤机有限公司大门,便被大门内侧墙面上挂的各种质量方面的奖牌吸引住了:中国煤炭机械优秀企业、2011年度安全生产分级管理A级企业……

该企业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该公司成立之初,老板、业务员、车间工人加起来也不足10人,产品只有一种型号,其中很多零件还是从外面购买的。

“以前的产品都是公司里的老工人凭经验琢磨出来的,也没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检测、认证,不过这几年国家对安全工作要求越来越严了,我们公司每一个型号的产品都有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颁发的安全标志证书,公司产品也由原来的一个型号发展到200多个,除了电机之外都是公司自行研发生产的。”该办公室人员介绍。

记者参观了该公司厂房后,又采访了几家矿用机械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发展历程与豫兴煤机公司很相似:老板白手起家,从几个人的小维修厂干起,慢慢掌握了1吨、2吨小吨位矿用提升机的生产方法,自己生产、自己搞销售,在市场竞争中慢慢发展自己的研发团队、销售团队,在全省、全国开始打出自己的名号。

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该镇矿用机械制造企业产品研发人员90%以上都为本公司老车间工人。

启示:石林镇一位曾经从事矿用绞车研发的老工人告诉记者,他几十年只研发出3个型号的产品。在当今科技发展迅速和团队发展至上的时代,单凭个人经验搞研发,可能会落伍于这个行业。“要想将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必须依托鹤壁矿山机械行业协会,引进相关研发人员,打造共同研发平台。”石林镇镇长康春迎说。

  从1家到43家再到9家,抱团重组规避

业内恶性竞争

石林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胡志斌告诉记者,石林镇生产矿用绞车设备已有2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原乡办集体企业石林机械厂,该厂上世纪90年代初倒闭后,5名下岗工人凭借在原厂掌握的生产技术,自筹资金办起了矿用绞车厂,随后镇里其他人也纷纷办厂,到2008年,镇里矿用机械制造企业达到43家,为他们配套的小企业也有十几家,相关从业人员达到5000余人。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