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人员
是如何被洗脑的?
2014-05-22 23:44:38
传销人员究竟是如何被洗脑的?
记者通过参与警方的打传行动、采访传销人员和办案民警、阅读传销人员的笔记发现,传销组织有一套严格甚至“科学”的洗脑方式。□新华社记者 胡靖国 孙亮全
频发的传销案件中,利用新技术的网络传销“新式”花样不断翻新,扎堆聚集的传统式“旧招”经年不变,频频“请君入瓮”的非法传销活动多采用以下几种洗脑方式。
强制留人
大同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姜宝举表示,传销人员以找工作、介绍职业为由,将同学、战友、朋友及家人骗离居住地,在他们租住的廉价房屋内,对新加入人员进行劝说”。“一般同时采取扣留身份证、财物和手机,监视、不许单独外出、强行拘禁等方式,不择手段地进行人身控制。”
大同市打击传销集中行动中,传销人员小赵告诉记者,他是被网友介绍来的,“按照网友介绍的地址,住在了一个小区的顶楼。住了几天,就被别人安排到了另外一个住处,身份证和行李都放在了原来的地方,每天都待在屋里,和其他人一起同吃同住。”
“寝室长”李某表示,来了新人之后,他们先进行“考察”,试探、了解对方的经济情况、个人性格情况等,具备条件的“重点培养”,尽量“不让离开”。
同吃同住同做梦
传销组织控制人员的另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就是同吃同住。
大同市公安局合成作战处副处长冯江勇告诉记者,传销组织往往会在一些城市管理比较混乱的小区、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租住一批比较便宜的住房。大同市在最近的打击传销集中行动中,在城区、南郊、御东、恒安棚户区4个辖区就查处了传销人员居住的房间近1000间。“跟以前的传销活动相比,居住更加分散,以寝室为单位,小队活动。”
这些房间普遍比较简陋,记者在一次随同警方的行动中发现,一套房间往往居住十几个人甚至二十几个人,男女混居,地上铺上泡沫板盖上被子就是床。平常吃饭就是自己做的白菜、土豆等大锅饭。冯江勇说,他们刻意在寝室营造一种互帮互助的氛围,并且有相关的规定。
记者在一本笔记中发现了这些“寝室做法”:“环境保护——不在阳台扔垃圾、物品摆放整齐、三天一扫;饮食起居——做饭、洗碗、烧水,轮流来做;四不——不在楼梯口聚会,不在靠近房间的楼下打电话,不在上楼期间讲话,不在寝室大声喧哗,要两个两个地上下楼梯、打电话进寝室”等等。
“整天生活在这种氛围中,思维就容易僵化,然后被同化。”冯江勇说,每天这些人除了组织外出“上课”之外,他们一般同时学习,互相交流经验,讲述心得体会,描绘发财之后的梦想,鼓吹“今天的辛苦是为了明天的幸福”、“辛苦我一个幸福全家人”。甚至互相帮助对方策划如何骗取亲朋好友。
“营销学”洗脑
记者在警方查出的多个“传销寝室”中,发现大量的成功学和营销学类的书籍。警方告诉记者,对传销人员会进行系统的“逻辑洗脑”。传销人员小赵称这是“单位培训”。
小赵告诉记者,他们每周都会有几次外出“上课”的机会,是别人通知的,也不知道是谁,“他们组织我们去另外一个比较大的房间,少的几十人,多的上百人。讲课的老师往往讲三两次就换人了。讲成功学、营销学。”来自河南农村的小赵觉得老师讲得很有道理。
小赵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载了许多从思想认识到行动指南都包括的笔记:“不成功的人:死要面子的人,承受不住压力的人,穷怕又胆小的人”、“邀约中避免的问题:电话时间不要太长(5~8分钟),打电话时不要说细节,说对方感兴趣的事,不要说做小生意,说话流畅语气坚定果断”等等。
大同市公安局打击传销专案组民警边维磊告诉记者,现在这种聚集式传销,上课地点一般在城乡接合部的废弃工厂,“也出现了一种新趋势,以前的集中上课慢慢变成寝室培训,先到培训后到的,甚至是集体自学,更加隐蔽。”
“成功”示范
边维磊告诉记者,在一个传销组织内,达到经理级别之后就会重点包装,“买一些豪车,住高档酒店、公寓”,营造一种高高在上的神秘感。“给底层人员树立一种发财指日可待、并且看得见摸得着的示范。”
大同市警方告诉记者,传销人员集中居住的地方多在城市南半部,寝室混居。经理及以上级别居住在城市北半部,居住的都是单间、套间或者高档酒店。边维磊说,车辆90%以上都是二手的奔驰、宝马等大部分人都认识的品牌。
“洗脑成功有一定的道理,他们运用了很多经济规律、概念在里面。”边维磊说,公安部门和家属解救一些传销人员的时候,经常会被传销人员拒绝,甚至出现父母强制其孩子离开时“打爹骂娘”的现象。
(据新华社太原5月22日专电)
链接:
如何防范?
山西省社科院人口研究中心主任谭克俭表示,传销组织的迷惑性较大,洗脑有相当大的“威力”。传销组织专门组织一批能说会道的人,编造一些虚假的逻辑,这些文化程度不高或者认识有偏差的人对这些逻辑关系、破绽认识不清,很容易被洗脑。
民警表示,传销违法活动不管打着什么幌子,突出特征都是“拉人头”,收取入门费,包括所谓会员费、加盟费、产品费等,参加人员形成上下级,先加入者收益来源于后加入者缴纳的费用。
无论实体传销还是网络传销,都具有“介绍加入”、“形成网络”、“复式计酬”这样的特点。
专家提醒:
山西省工商局直销监管处处长郭新安提醒广大民众,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投资,许诺有高额回报,并要求加入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参与某种经济活动之前首先要进行基本的识别,一般来说,经济生活中快速致富的方式很少,承诺“一夜暴富”的天上掉馅饼”式投资一定要警惕。
“不慎进入传销窝点之后,首先要保护自己。”大同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姜宝举说,把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财物保管好,记住犯罪嫌疑人员的地址、电话、特征,及时给当地公安、工商部门报案。
据了解,一些案件中的传销人员往往来自比较贫困的家庭,没有合适的工作,急于致富证明自己,进到传销组织的这些人中有一部分在知道是传销行为后,也不愿意自动离去,很多人认为要将已经缴纳的数千元‘本钱’挣回来,甚至盈利,结果越陷越深。”姜宝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