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 日报01版
          

山城区谋划和推进循环经济项目,初步形成新型建材和煤化工循环产业链引来“大胃王”“吃”掉工业废料

□本报记者 汪丽娜

 通讯员 彭葳

  “我们生产时难免会出现废品,这些废陶瓷往哪儿倒?”5月20日,山城区石林工业集聚区会议室内,企业家们谈起了这个难题。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有人一拍胸脯,站起表态:“放心吧,你们产生的废料恐怕还不够我们‘吃’呢!”

这位敢拍胸脯的人,就是鹤壁天瑞石油支撑剂有限公司总经理苗连魁。他们正在建设的陶粒砂项目明年量产,届时每年可“吃”掉5万吨废陶瓷。

  新型建材循环

产业链——

通过深加工让固体 废物变废为宝

山城区是我市传统工业基地,煤化工、发电、水泥制造等行业的企业在此布局。如何振兴老工业基地,正是山城区委、区政府亟待破题的问题。

近年来,山城区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强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谋划和推进循环经济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天瑞公司的项目,就是其中新型建材循环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以前为了招来项目,挖到篮里都是菜。现在我们挑选项目,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项目送上门也不要。”山城区委书记徐伟表示,“如今我们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积极推进节能降耗项目建设,坚决不上不符合产业政策和扩大产能的‘两高’项目。”

记者在天瑞公司看到,总投资4.2亿元年产10万吨陶粒砂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陶粒砂主要用于石油开采,目前国内同行用的原料大多是铝矿石。而根据我们研发的先进技术,原料主要选择鹤壁当地的废陶瓷,通过深加工让固体废物变废为宝。”苗连魁透露。

粉煤灰+废弃泡沫+水泥能变成墙壁?福建奥邦建材有限公司鹤壁分公司做到了。在奥邦公司采访时,记者看到,总投资3.1亿元的年产轻质节能复合墙板900万平方米项目的厂房和展厅已建成。“项目预计6月底投产,达产后每年能消耗粉煤灰5万吨、废旧聚苯乙烯泡沫1万吨、废弃陶瓷2万吨。”项目负责人靳增昌自豪地说。

依靠区域内陶瓷行业产生的废陶瓷、煤电行业产生的煤矸石和粉煤灰,山城区引进了天瑞、奥邦等公司发展新型建材循环产业链。如今,已经投产的鹤壁万里建材有限公司年产6万立方米泡沫玻璃项目,达产后每年可利用废弃玻璃3.3万吨;盛泰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200万吨固废垃圾综合利用项目正在建设,这个项目也是能“吃”固体废物的“大胃王”。

煤化工产业链——

实现现代煤化工产业链条的延伸

  “我们以宝马化肥厂为依托,以加快煤化工产品开发和下游产品循环利用为目标,规划建设了年产20万吨甲醇和利用余热发电项目、年产30万吨二甲醚项目、甲醇尾气回收项目等,实现循环发展。”山城区发改委副主任肖海涛告诉记者。

据市宝马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田铭歧介绍,集团年产1万吨车用液态燃气的甲醇尾气回收项目投产在即。“该项目建成后将获得高纯度的液态甲烷,可以用于民用天然气或车用燃料。这种燃料运行成本和汽油燃料相比,节约近半,从而达到环保节能、减排增效和循环利用的目的。”他兴奋地表示。

与此同时,鹤壁华石联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8万吨的焦油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也在加快推进中。该项目总投资10.1亿元,选用原材料是煤焦化的副产品煤焦油。“我们将劣质资源转化为优质汽燃料油,能生产出液化气、石脑油和燃料油等高品质清洁燃料,实现了煤焦油资源的增值利用。”公司负责人李林表示,项目实施后能实现现代煤化工产业链条的延伸,在促进能源行业节能减排方面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我们在发展煤化工、新型建材和新型装备制造业三大主导产业的过程中,围绕废弃物综合利用,不断延伸产业链,实现循环发展,目前初步形成了新型建材、煤化工等相互有机衔接的循环产业链。”徐伟表示,“下一步我们还将根据产业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让更多的循环经济项目投产,使循环产业早日发挥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