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4版: 日报04版
          

福建寿宁:一个小县为何涌现一批道德模范群体

□新华社记者 郭圻 董建国

  寿宁是福建东北部的一个老区县,人口28万,财力不甚雄厚,但民风淳朴,好人不断涌现,被外界誉为“道德之乡”。从2007年首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以来,寿宁连续三届榜上有名。

“红土地的人民勤劳勇敢、乐善好施、追求道义。”寿宁县委文明办主任蔡道炳说,这些模范的产生不是孤立的,是在一个人心向善,人人都有责任感的氛围里才能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蔡道炳介绍,寿宁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上个世纪30年代是闽浙边临时省委所在地,涌现出革命家范式人等一批优秀儿女,献出生命的烈士有950多人。上个世纪60年代初,13岁的张高谦为保护集体财产献出宝贵生命,被誉为雷锋式的红色少年。

而今,这些英模的先进事迹在当地有着良好的引领作用。徐丽珍是首届全国十大诚实守信道德模范,面对着一个价值不菲的大皮包,内装多张存折,其中一张存款金额高达1200万元,她不为所动,积极找寻失主,最后“完璧归赵”。当对方要给她1万元酬金时,她婉言谢绝:“这是一件平常的事,我也丢过包,知道丢包后的心情。”

“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事件频发,我们要以正能量积极引导社会大多数。”蔡道炳说,寿宁县注重宣传教育,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最关键的是,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评议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树立起一大批群众身边的鲜活标杆。

在漫长的38个春秋,范英娇先后赡养5位没有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让他们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与温暖,让他们安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岁月;当被滚滚洪水包围,30岁的退伍军人、党员吴陈平孤身一人,不惧危险,推着一扇门板数次往返救出多人。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苏振芳认为,寿宁县的道德模范精神,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践行这些精神,就需要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避免形式主义,同时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大家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促进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做贡献、促和谐的良好氛围。

(据新华社5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