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 日报02版
          

《鹤壁日报》,我的良师益友

□王贵福

在纪念《鹤壁日报》复刊30周年的日子里,回首《鹤壁日报》伴随我一路走来的时光,总有几多感慨与思念!

1984年8月,我从大山深处走出来,在原鹤壁集乡参加了工作。《鹤壁日报》复刊的时间比我参加工作的时间早个把月。那时候,由于交通不便,“以单位为家”的我,一到晚上就有一种寂寞之感。偶有一次,我在《鹤壁日报》(当时改名为《鹤壁报》)上看到白天同事们谈论的一则重大新闻。我如获至宝地看完这篇新闻报道后,又把整张报纸看了个遍,有一种“咱”的意味在心头。从那时起,《鹤壁日报》成了我每日必看的报纸。一日不看,心中就有一种少了点儿什么的感觉,这大概就是一种缘分吧!

30年来,我通过《鹤壁日报》这个窗口,了解了外边的精彩世界,丰富了我的知识,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在读它的过程中,养成了一种收藏它刊登的重要文献、重大事件、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副刊的习惯。这些收藏的报纸有些虽已陈旧泛黄,但我颠来倒去还是不舍得扔掉,这可说是一种情分吧!

我在乡里工作的时候,用他人的话说,我的文笔算是比较好的。调区林业局后,因我写过不少有关林业方面的典型材料,区里一位领导鼓励我说:“贵福呀,有时间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巨大变化写一写,可以向报社投投稿啊!”2007年的3月,我连续写了两篇散文,先后寄给了鹤壁日报社。我等了一段时间后,也未见文稿在报纸上发表。其实我知道,稿子未被采用,是稿子质量的问题。对此,我没有灰心,没有泄劲儿,在编辑的指导下,两篇稿子我修改后沉淀,沉淀后再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太行山巨变》和《搬家的联想》终于分别在当年5月16日和5月22日《鹤壁日报》上发表了。当我的两篇文稿见报成为铅字时,那种喜悦溢于言表,如同“久旱逢甘霖,金榜题名时”的那种感觉让我兴奋不已!在此,我发自内心说一句:谢谢《鹤壁日报》编辑们的良苦用心,你们对文稿中的一个小小的措辞用语,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那样严谨,那样认真,你们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打心眼里敬佩你们!

有了两篇作品的见报,我的写作热情越发高涨了,每过一段时间,《鹤壁日报》上就能看到我的作品。被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多,就是对我的写作最大的肯定。

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我在工作之余,笔耕不辍。我从2007年开始向报社投稿,一路走来,在《鹤壁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50余篇,新闻报道100余篇。我的作品,不仅记录和见证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变迁,与读者共享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成果,而且也陶冶了我的情操,充实了我的精神世界和生活。

《鹤壁日报》是我成长的良师益友,是我永恒的记忆。

(作者单位:鹤山区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