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河南最美村官”候选人事迹简介
(以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排列为序)
2014-07-15 01:11:48
14.张耀
17.刘传斌
6.靳利现
3.郭中奎
4.徐克俭
7.史世领
16.陈廷江
18.卫汉山
13.吴金成
12.夏明云
5.付培森
19.杨小周
1.乔宗旺
15.付常运
2.梁国义
9.张翔
11.林东风
20.蔡现禄
1.乔宗旺 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党支部书记,男,59岁,任职8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乔宗旺带领村干部参观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同时,到兰考县仪封乡西老君营村结对帮扶,捐出15万元用于解决西老君营村吃水、用电困难等问题。
而在2007年以前,泰山村和西老君营村一样,都是穷乡僻壤。为改变人畜饮水等困难,他垫支300多万元,平整石头坑44个,深打机井11眼,完成山体复原,绿化山体4000亩。他在村新居建设中垫支1300多万元,他说:“赚了是村集体的,赔了是我个人的。只要一个村民没住上新居,我就绝不搬进小区。”至今小区没有他一平方米的住房,仍以单位为家,老两口儿挤在他办公室居住。
他确立了“林业立村、生态富村、旅游活村、文化强村”的泰山村发展思路,先后筹措资金1800多万元,修筑“三环四纵”水泥路、柏油路,栽种树木。当地群众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家庭宾馆、创办企业,使村内1500多口人,人人有活儿干,家家有钱赚。他在村中实行民主集中制,凡是村里大的投入都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让群众说了算。他建设党群便民服务中心,解决了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他先后被授予“双强党支部书记”、“河南省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2.梁国义 开封市鼓楼区仙人庄街道办事处辛仓社区党支部书记,男,63岁,任职30多年。他身患重病,却靠着一心为民的坚强意志坚持了20年;他被群众称为“拖病村支书”、“抠门村支书”。
20年多前,梁国义被查出患有严重的肝病,性格执拗的他坚持不住院,回到村里连翻了几亩地;20年间,他带病工作,没有一丝怨言。梁国义是一名转业军人,他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农村,先是带领村民大力发展西瓜种植和小杂果种植,向土地要效益,向名优特鲜要效益;然后依托便利的交通优势和水土资源,发展生猪规模养殖。目前,全村百万元以上养殖规模的村民有60多户,百万元以下有100多户,村子里停放的价值十几万、几十万元的小轿车比比皆是,以辛仓村为示范点的仙人庄乡生猪养殖业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产业,非洲十国考察团特地参观了辛仓村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上任之初,梁国义就取消了村里的招待费和干部的差旅费,从此辛仓村的干部就从未乱花过公家一分钱。农村生活的宽裕还不能满足梁国义的要求,他还要使村容整洁、乡风文明,让辛仓村村民过上城市人都羡慕的生活。他曾获省劳动模范称号。
3.郭中奎 洛阳老城区洛浦办事处烧沟村党委书记,男,洛阳环球实业总公司董事长,76岁,任职45年。他所带领的环球实业总公司是在村办企业皮鞋厂、肉联厂、油漆厂、石墨厂、棉纺厂等基础上成立的,被国家批准为“大二”企业,具有国家自营进出口资格。之后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改制”。二次创业,引进先进生产线,建成模具厂,同时,瓦斯消融剂的成功研制,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曾荣获全国文明乡镇企业、中国最具生命力民营企业等称号。郭中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烧沟村在河南洛阳邙山脚下,原本是一条深30多米、长1500多米的大沟,曾是当年为修建皇宫烧制砖瓦的穷苦工匠们居住的地方。他带领全村群众克服了重重困难,把一个贫穷落后的烧沟村建成了一个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的新农村。他永葆清正廉洁的本色,从来没有陪客户吃过一顿饭。他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乡镇企业家”、“优秀民营企业家”。他曾担任第八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七届党代会代表。在他的带领下,烧沟村先后获得“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河南省农村先进党支部”、“河南省明星村”、“河南省十大明星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4.徐克俭 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陈寨村(龙湖社区)党委书记,男,46岁,任职5年。2009年,徐克俭从工商局副科所长回到基层农村任党支部书记。当时陈寨村的群众年人均纯收入仅3000多元,为改变村里落后面貌,他带领群众发展苗木种植,建起龙湖湾苗木基地,成立了“惠民苗木种植合作社”,短短几年,苗木基地发展到2000多亩,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万多元。他还带领群众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如今的龙湖社区,有517户群众住进了新居,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卫生室、小学、敬老院、文化广场、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等一应俱全。他大力倡导孝道文化,提出了“以文兴村、以孝治家”,打造“中原孝心村”的目标。在全村开展了“感恩父母洗脚节”、“十大好媳妇”、“最美家庭”评选活动。社区内建设有孝廉廊、薄太后纪念馆、中华道德大讲堂、孝义桥、母仪河、慈孝亭及孝行天下牌坊等,孝文化的融入使整个新村充满了活力。如今,“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的观念,已深入民心。现在的陈寨村富裕兴旺,环境优美,乡风文明。他曾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优秀第一书记”、“2012年度河南省十大三农新闻人物”等。
5.付培森 安阳市汤阴县韩庄镇小傅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男,43岁,任职7年。他曾在某机关当过工人,下岗后做过一年推销员,之后自己又开公司、办工厂,现在每年不仅给国家上缴利税60多万元,而且还帮助50多人实现就业。自2007年3月被任命村为支部书记以来,他富而思源,带领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超前的眼光和敏锐的市场意识,大力招商引资,他充分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把投资8.5亿元的易苑服装工业园落户到小傅庄村。他投资80多万元把社区服务中心由村西规划建设到了村东,更好、更便捷地为群众服务。他把村委会办公场所改成了乡公立幼儿园,解决了村里上班工人接送孩子难的问题。他开展助学活动,让考上大学的学生享受“奖学金”待遇。为满足村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他相继开展了“五好党员”、“好儿媳”和“五好家庭”评选等一系列活动。他又先后投资20余万元建起了健身广场、文化活动室、“新农村书屋”等,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他曾获评“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还获得了安阳市“五一劳动奖章”。
6.靳利现 鹤壁市浚县新镇镇长屯村党支部书记,男,39岁,任职11年。任“大学生村官”以来,他创办了雪雷商贸、雪雷牧业、雨田牧业、放心农业四家有限责任公司,总注册资金4000万元,发展肉鸡养殖、饲料加工、无公害蔬菜综合超市,资产总规模达到8500多万元,年销售收入1.4亿元,带富群众480人。2009年,他筹资1500万元,创办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帮助缺少技术和资金的“大学生村官”学技术、上项目。他积极协调资金,为村里修水泥路6.5公里,解决了村民出行困难;他出资100多万元,为村里改善基础设施;出资60多万元,新建集办公议事、文体休闲、教育培训、群众服务为一体的高标准、开放式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他先后为本村小学捐款捐物20万元;主动为家庭贫困病人靳思德、癌症患者李顺彬等病人解决医疗费。他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大学生村官”、“河南省新长征突击手”、鹤壁市“优秀大学生村官”、鹤壁市“大学生村官标兵”。2011年,所在村党支部荣获鹤壁市“五好”农村党支部称号。
7.史世领 新乡市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党委书记,男,59岁,任职11年。他从小就在父亲史来贺的严格教育和要求下锻炼成长。他研制出小喇叭和小型奶粉机,华星药厂筹建时,党委调他担任厂长,他带领药厂成为闻名全国的企业。外地一家企业要聘请他,他坚决不离开刘庄。他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刘庄农业已全部实现机械化、水利化和科学种田,粮食亩产1000公斤以上。现在刘庄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肌苷和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产品出口总量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2013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万元,他建造400套第三代配套齐全的现代化、智能化、花园式农民别墅,现在全村人已全部入住户均472平方米,人均120平方米的新居。他建立退休、医疗保障制度,退休党员和65岁以上村民年退休金9000元,其他退休人员年退休金7800元。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明星乡镇企业家”、“国家星火示范奖”等荣誉称号。
8.秦东红 沁阳市沁园办事处袁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男,43岁,任职8年。他让袁屯人住上了好房子,从古老的旧瓦房搬进了新型住宅楼。他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招商引资,7家企业落户袁屯村,村民家门口就业,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000元上升到2013年的1万多元,集体收入由2005年的基本空白发展到2013年的400余万元,村“两委”用集体收入反哺村民,各项福利待遇不断提高。目前,他正在筹资建设中小企业(标准化厂房)孵化园、高效农业生态园两个项目,为袁屯新农村持续发展奠定经济基础。2005年以来,袁屯村先后被上级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47项。他个人也荣获“河南省劳动模范”、“焦作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30多项。
9.张翔 濮阳市清丰县双庙乡城南村村委会主任,男,31岁,任职6年。2008年,他不顾家人反对,从南阳来到了濮阳,参加全市大学生村干部选聘考试,并最终被选任为城南村委会主任助理。在2011年11月村委换届中,他以96%的得票率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成为全省由大学生村干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的第一人。张翔积极组织城南籍在外工作人员联谊会,进行现场募捐,村里80多位在外工作的人员被深深打动,纷纷表示愿意捐款,为城南百姓修路,解决百姓出行困难。经长期调研,他撰写了一部名为《清丰木工之乡城南村》的彩页书,介绍了城南村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特色产业等内容,并提出未来要把城南村打造成“宜居家园”、“创业沃土”、“文化繁荣”、“数字城南”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得到了全村广大干群的积极响应。他曾获“河南省优秀大学生村干部”、“‘感动濮阳’年度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10.李福成 长葛市石象镇坡李王村党支部书记,男,68岁,任职33年。他先是带领坡李王村干部群众发展烟叶种植,三年时间把坡李王村建成了长葛市首批小康村,接着又引导群众发展温室蔬菜种植,带领群众开展“一优双高”农业开发,同时使村里的道路由土路变成石子路,石子路变成柏油路,柏油路变成了现在宽广平坦的水泥路。他处理问题坚持原则,既不对爱占便宜的群众一味迁就,也不让老实群众吃亏。在处理村级事务中,对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及时采纳,并能够放下架子,主动上门解决矛盾,一趟不行两趟,直至群众理解为止。他先后被授予“省优秀共产党员”、“许昌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1.林东风 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乡干河陈村党委书记,男,55岁,任职20年。作为全国优秀复员军人,他放弃铁饭碗,回乡带领村民艰苦创业,经过20年的不懈奋斗,将昔日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变成了管理有序、环境优美、富裕文明、幸福和谐的现代化城市社区。他创立的河南开源集团,拥有8家子公司,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7.2亿元,利润8000万元,纳税4171万元。干河陈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先争优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中国特色村”、“中国幸福村”等荣誉,林东风当选为省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2009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复原退伍军人”,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2013年度全国十大杰出村官”等荣誉称号。
12.夏明云 三门峡市卢氏县狮子坪乡毛河村党支部书记,男,57岁,任村主任23年、村支书17年。他先后投资1830余万元修建三条道路,有效解决了全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毛河村山大林密,群众居住分散,深山独居户占全村的51%,他发动分散独居户向公路沿线集中,分期分批实施深山独居户移民搬迁工程,已有98户喜迁新居。为让独居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他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先后完成多项配套工程,使全村自来水和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他多方筹措资金160万元,高标准建起了村文化大院、卫生所、购物超市、农民夜校、计划生育学校、党员活动室、农村书屋、农家宾馆、娱乐室、农民洗浴中心。他带领群众积极发展烟叶、茶叶种植300亩,大力推行袋料香菇栽培生产模式,探索发展卢氏鸡、大鲵养殖、野鹿驯化等。他还组织群众开发农家乐乡村生态游,开工建设了投资3.45亿元的毛河红豆杉生态观光园项目。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00元,比上年增长20%。毛河村获得了省、市、县三级“五个好党支部”、省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13.吴金成 商丘市民权县龙塘镇吴堂村社区党组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男,40岁,任村主任16年、村支书1年。他带领全村建设吴堂新社区,社区路灯、水泥路等公共设施齐备,并建有幼儿园、学校、老年公寓配套设施,整个新村建设在全市、全县居领先水平。他带领全村成立农业合作社,对土地实行统一经营,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土地效益。他铺设了自来水管道6000米,装置了无塔供水设备,让群众饮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他在全国各地成立装潢公司110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吴堂装潢集团总公司,一年收入近400万元,叫响了“吴堂”装潢品牌。他还创办了宏祥塑业、军辉食品、彩虹彩瓦、福利浩家具厂等10余家个体私营企业,安排富余劳动力1000余人。在他带领下,全村人均纯收入由1992年的500元提高到现在的6600元。他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
14.张耀 周口市商水县邓城镇许村行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男,28岁,任职5年。2009年9月,他放弃舒适的城里工作,选择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他为村里修水泥路、装路灯,改善村容村貌;成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近百户群众利用废弃秸秆发展高效养殖;成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第一个带头流转土地,发展特色采摘果园,建设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园;推动中原名吃邓城“叶氏猪蹄”成功申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工作,用实际行动为邓城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他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周口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15.付常运 驻马店市汝南县古塔街道宋庄社区党支部书记,男,46岁,任村干28年,村主任15年,村支书兼主任9年。他大力发展反季节温棚蔬菜,开辟了宋庄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目前,宋庄已发展温棚近1000座,成为全市最大的温棚示范社区,并创建了“宋庄山中园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目前,河北、山东、山西、武汉、石家庄、郑州、辽宁等省、市30多家超市蔬菜批发市场与宋庄村建立了无公害蔬菜批发销售业务联系。他在村里建设了文化大院,成立了村级工会,老年协会,宋庄村文艺宣传队。现在宋庄社区村民吃的是无公害蔬菜、住的是两层洋房、喝的是自来水、走的是水泥路、享受的是合作医疗、跳的是健身舞、唱的是幸福曲,真正成了新农村和谐大乐园。他获得“全省优秀村委主任”、“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
16.陈廷江 南阳市唐河县湖阳镇陈营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男,57岁,任职18年。为了南水北调世纪工程,2010年9月陈营村1437人告别故土,从淅川丹江口库区整体搬迁到唐河县湖阳镇。村支书陈廷江,18年间三辞村支书又三次当选,为了移民乡亲,他舍弃在淅川县城年赚20多万元的生意、远离亲人重新回村担任支部书记,倾心服务,一身正气,使善渔短耕的陈营村由乱到稳、由稳到富、由富到美,村民年收入从4000多元攀升到9000多元。他争取移民政策支持,多方筹资200多万元,为该村生产用地清理边界、疏通水渠、修建桥涵17座、硬化生产道路5.6公里;为了解决贫困户困难,三年来陈廷江协调7万多元救助金访贫问苦、开展大病救助,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他争取扶持资金150余万元,建成占地67亩的养殖小区一处,建养牛场3个、养羊场2个;争取项目资金30余万元,建大棚20个;通过争取项目配套资金26万元,建成一套深井灌溉系统;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增加陈营村集体收入。他曾获“省级强村富民竞赛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
17.刘传斌 信阳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学堂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男,52岁,任村干部32年、村支部书记28年、村主任14年。他千方百计筹措资金700余万元修路、建自来水厂、建卫生室、修塘修渠,努力改变村容村貌,村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提升。他引导广大村民发展生态甲鱼养殖业,目前该村已发展生态甲鱼养殖620亩,年增收620万元;他在该村沿湖4个村民组发展南湾鱼养殖,近年来,共流转水面2200亩,大力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他带领全村群众发展农家乐项目11处,每年吸引到村里各农家乐休闲娱乐的游客近8万人次,有力地带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他主动接受村民监督。凡村里有工程利益的事,他从不沾边,要求家人、亲戚不享受低保等照顾;对于村委会的每一笔开支,他都认真审核,从不占集体便宜,为村民办事从不讲索取。他个人多次被授予市、区两级优秀共产党员、信阳市优秀人大代表等荣誉称号。
18.卫汉山 济源市西轵城村党总支书记,男,62岁,任村干部30年,任支书24年。他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拓创新办企业,狠抓村容村貌建设,全村村风、民风淳朴,社会和谐稳定。他自2002年开始大力进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筹建“古轵生态苑”,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反季节生产、鲜切花的设施栽培、名优林果苗木的繁育”三大设施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可观。在他的带领下,西轵城村的人均纯收入到2010年底达到1.86万元。他先后荣获“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十大三农新闻人物”、“河南省廉政建设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者”、“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十大优秀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参加并完成的“鲜切花设施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成果被确认为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
19.杨小周 巩义市涉村镇北庄村党支部书记,男,56岁,任村干部21年,村支书19年。他是一名复员军人,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北庄村缺水问题,他带领全村干群奋战600多个日日夜夜,凿通了一条长916米的引水隧洞,又多方筹资200多万元建起了2座郑州市村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4000立方米蓄水池,铺设了1万多米的引水管道和通向各组的输水管网,彻底解决了北庄村的缺水问题,被誉为“当代愚公”。为改善村基础设施,他想方设法争取资金600多万元高标准修通了通往镇区的道路。他带领群众采取种植和嫁接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小杂果基地,修建生产道路,大力发展林果种植业和生态旅游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他被评为“2012感动郑州十大人物”、“郑州市劳动模范”后,分别获得2000元、5000元奖金,他把这些钱全部用来组织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学习。为了村里的工作,他放弃了到郑州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整整4年多独自在村生活,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在北庄村悄然变化的今天,杨小周依然住着破旧的房屋,过着清苦的生活。他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郑州市劳动模范”、“郑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
20.蔡现禄 兰考县南彰镇周庄村党支部书记,男,46岁。任村干20年、村委会主任14年、任支书7年。他组织全村党员到焦裕禄纪念园开展思想教育,积极开展“争当优秀党员、争创先进业绩”、“村支部创业承诺”活动。他坚持“4+2”工作法等民主议事制度,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出实招、说实话、办实事“三实”活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他带领和帮助群众先后兴办大型板材企业15家、小型杨皮厂18家,安排劳动力2500多人。建设了占地500多亩的“周庄创业园”,落地投资2500万元的“百旺”纤维素厂、投资1800万元的言鼎门业、投资5000万元的兰考艳阳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的高档家具板厂等企业。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他个人出资70余万元,完成路基工程3500余米,修缮校舍、水利设施,建集贸市场、老人娱乐室,成立老年腰鼓队。捐款12万元帮扶困难群众100余户。带领支部成员捐款10万元建起了村幼儿园。他曾荣获“河南省五好支部书记”、“开封市劳动模范”、“兰考县十大优秀村官”、“兰考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