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群众诉求集中民意民智———我市社会各界热议“改革要充分接地气”
2014-09-30 00:00:08
□本报记者 解静怡
9月22日,本报一版评论以啃骨头的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刊发后,全面深化改革的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热点。
在围绕改革的讨论中,如何将改革与我市实际相结合,与正在做的事情相结合,与解决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相结合,充分接地气,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改革要接地气,就要从医疗、教育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着手
“改革先要解决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不能脱离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愿望,浮于表面。踏踏实实,深入人心,这才是做正确的事,是百姓欢迎的改革。”市民和玉琢说。
和玉琢告诉记者,以前到市里的大医院看病,挂号慢、排队时间长,老年人腿脚不便利去一趟很麻烦。现在家门口有了社区医疗服务点,大医院的专家定期坐诊,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这就是接地气的改革。
与和玉琢有着同样看法的市民宋春生说:“以前到行政服务中心办事,个别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生硬,群众不清楚各窗口单位职责,办事不方便。改革就应该从这些问题着手,提高行政服务人员服务意识和水平,列出与百姓常打交道的职能部门的职责,方便群众办事。”
除了医疗、社保问题,教育也成为市民、网友认为改革应重点关注的问题。鹤壁汽车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程贵生说:“就高职教育来说,改革接地气就是要让学院的专业建设适应产业发展。我觉得这方面可以大力推广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使高职教育更接地气,学生就业更有目标。”
网友“嘟嘟妈”说:“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出现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改革这些问题就应该从根源上改起,让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样的改革才是真正的接地气。”
“鹤壁高中与鹤山高中结成了教育联盟,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等方面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比如鹤壁高中的老师把游戏融入课堂,让数学课变得有趣、易懂,课堂氛围也很轻松。这样的教育改革效果很好,希望能大力推行。”鹤山高中学生申梦阳说。(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