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 日报02版
          

2014年第三季度“鹤壁好人”评出11个先进个人受表彰


刘彦彬



张长留



杨西荣



王玉峰



刘月贵



王素丽



白燕


本报讯 (记者 张婷媛)10月14日,2014年第三季度“鹤壁好人”表彰会暨道德讲堂举行。两次入水救人的浚县王庄镇苑庄村村民刘彦彬等11人荣获“鹤壁好人”称号。

会上依次介绍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勇于担当的好少年陈帅帅、助人为乐的徐天好、全心全意照顾妻子的刘月贵、勇挡醉汉持刀闹事的王素丽、收废品收得现金如数归还的张长留、志愿献血传递爱心的白燕……每当主持人介绍完一桩事迹,台下都会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曾荣获“鹤壁好人”称号的山城区东一巷社区居民刘厚忠、淇滨区大赉店镇申屯中心校六年级学生王晓静、浚县屯子镇余营村“大学生村官”王丽娟为受表彰人员颁奖。

在随后举办的道德讲堂上,在场人员以唱歌曲、学模范、讲故事、诵经典、谈感悟、作承诺、送吉祥7个环节阐述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主题。当倾听完坚守基层岗位18年的社区民警傅雪琴和换来城市美好环境的垃圾填埋工王玉峰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后,在场人员纷纷结合自身实际,畅谈对爱岗敬业的感悟。事迹简介

  刘彦彬:两次入水救人的硬汉子

刘彦彬,男,36岁,浚县王庄镇苑庄村人。8月18日12时许,他吃过午饭在村西头散步,听到卫河边有呼救声就跑了过去,看见河中有一小孩正被河水往下游冲去,他一个猛子扎入河中,把小孩救了上来。他本想休息一下,听上来的小孩说河里还有一个小孩,他又沿着河岸追了二三百米,再次跳入河中把小孩救了上来。孩子家长来感谢时,他说:“要是再遇见这事,还会毫不犹豫地救人。”

王玉峰:换来城市美好环境的垃圾填埋工

王玉峰,男,32岁,市蔡庄垃圾处理有限责任公司职工。2007年,他从部队转业来到垃圾处理场上班,别人嫌脏嫌累先后离开了公司,而他夏天顶着炎炎烈日,钻进四五十摄氏度高温的车厢;冬天冒着严寒在又湿又滑的垃圾作业面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夏天的恶臭、冬天的湿滑,没有挡住他的工作热情,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一干就是7年,从没说过一句埋怨的话。他始终坚守着“把岗位当阵地,再脏再累也无悔”的人生信条。

陈帅帅:勇于担当的好少年

陈帅帅,男,16岁,浚县屯子镇陈门村人。他5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爷爷奶奶相继去世,父亲因食道癌卧床不起,妹妹还要上学,他幼小的肩膀便扛起照顾父亲、供妹妹上学的重任。2013年12月父亲去世,为了供妹妹上学,他每天5点半起床帮人家搬货送货。他说:“我累点没啥,也不图别的,就是一心想供妹妹上学。”

徐天好:助人为乐奉献爱心

徐天好,男,64岁,淇滨区进城务工人员。在淇滨贸易区附近,他每天开着三轮车在旧货市场找活,干活之余,经常能看到他助人为乐的身影。今年夏天,他免费帮市民把煤炉拉回了家,把一名怀孕妇女送到目的地。8月14日,他看见107国道与海河路交叉口附近躺着一位老先生,便帮助老人找到了家人。他还加入了志愿者服务组织,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他说:“帮助别人能让我觉得幸福快乐。”

刘月贵:全心全意照顾妻子

刘月贵,男,48岁,浚县白寺乡大郭村人。2003年秋,他妻子患上脑瘤,渐渐失去自理能力,无法动弹,刘月贵每天给妻子洗脸、梳头、喂饭,悉心照料。刘月贵下地干活时,不放心妻子一个人在家,就用平板车推着妻子一起下地。这样一坚持就是11年,演绎着最美乡村爱情故事。

王素丽:柔弱女勇挡醉汉持刀闹事

王素丽,女,45岁,山城区汤河桥街道办事处新村社区居委会主任。6月25日下午,一名醉酒男子闯入一家盲人按摩店闹事,王素丽恰好路过,面对浑身酒气的持刀男子,王素丽一步也没有退缩,勇敢地迎了上去。在她的训斥和居民的协助下,持刀男骂骂咧咧地离去,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张长留:收废品收得现金如数归还

张长留,男,70岁,浚县王庄镇西街村人。5月13日,他在整理收购来的废品时发现了7400元现金,他没有丝毫迟疑返回失主的家中,将现金如数归还。原来,现金是失主醉酒后随手放在编织袋内,后被家人当成废品卖给了他。失主握着他的手激动得连声道谢。

白燕:志愿献血传递爱心

白燕,女,46岁,鹤山区地税局科员。自2000年第一次献血之后,14年来,她一直坚持无偿献血,截至目前累计献血7000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血量。她还是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里的捐献者,签订协议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决献血”一项。

呼忠新、刘合顺:顶风冒雨,完“币”归赵

呼忠新,男,49岁;刘合顺,男,58岁,淇滨区清华园社区保安。9月11日晚10时许,他俩在小区内巡逻,看到一辆电动车上挂个钱包,他俩打开钱包,发现钱包内有1万元现金。当时正值下雨天,他们冒雨在社区挨家挨户寻找失主,经过近一小时的努力,终于将钱包送还给失主。

杨西荣:孝心善举帮扶邻里

杨西荣,女,68岁,淇县高村镇鱼坡村人。她婆婆早年患上脑梗,常年痴呆,她为婆婆做饭、洗衣、擦洗身子、端屎端尿,悉心照料婆婆30多年,从没有过一句怨言。她对邻居留守老人的帮助也是远近皆知,经常帮助留守老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干些杂活。她的孝行善举在村里赢得了好口碑。

(本报记者 张婷媛 文/图)